第2060章 老臣少主(第2/2頁)

……

天子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將剛收到的六百裏加急文書放在案上,以肘支案,手指捏了捏酸脹的眉心。

雖說對荀彧的反對早有心理準備,真正看到荀彧的奏疏時,他還是吃了一驚。厚厚的一叠,煌煌近萬言,荀彧寫得字字沉重,他也看得心情低落。關中多雨,秋收不足。皇甫嵩新喪,國失元勛。勞而無功,士氣低落。每一個反對的理由都像一次重擊,將他攻取南陽的雄心壯志砸得分崩離析,一片狼藉。

但是荀彧說了那麽多,唯獨沒有說該怎麽做。他說賈詡的三策是老成之謀,卻沒有說贊同詡的哪一策,又或者三策皆可,唯獨不能冒險?

門外響起腳步聲,曹丕快步走了進來,報告太尉士孫瑞求見。天子連忙起身,到門口相迎。時間不長,士孫瑞走了進來,面容憔悴。皇甫嵩去世,皇甫堅壽請假回長安辦喪,他的責任全部轉到了士孫瑞的身上,士孫瑞這兩天忙得暈頭轉向。

事關軍心士氣,天子也不敢怠慢。皇甫嵩在軍中的影響力大大了,不管是不是涼州人,都將這位平定黃巾的名將視為軍中之神,就連一向仇視他的董卓舊部也不敢在公眾面前表現出對他的不敬。尤其是這兩天,接連發生了幾起沖突後,董越索性下了死命令,封鎖大營,不準將士隨便外出,以免惹起事端。

“太尉辛苦了。”

士孫瑞行了一禮。“陛下言重了,這本是臣職責所在,不敢言苦。”

天子將士孫瑞引到席中,又命人上茶,看著士孫瑞喝了幾口茶,吃了兩塊點心,稍微平復一些,這才問起士孫瑞的來意。士孫瑞還沒說話,先嘆了一口氣。“陛下,久戰無功,將士思鄉,又新喪元帥,不少人都想回去吊喪,送皇甫太傅最後一程。不如就此班師,計算時日,還能趕得上秋收。”

天子眼神閃爍。“班師倒也未嘗不可,只是袁譚困守兗州,若無援軍,他怎麽辦?”

士孫瑞也很糾結。他明白天子不想退,袁譚只是一個借口,就算不班師,他們也救不了袁譚。但他不得不承認袁譚若是敗了,對朝廷絕非幸事。“形勢如此,只能讓袁譚暫時放棄兗州,主力撤回冀州固守。秋收之後,陛下再遣良將,或下太行,或出武關,策應冀州。”

“太尉覺得出武關可行?”

士孫瑞哭笑不得。他知道天子想聽什麽,但他很清楚,毌丘興的計劃就算不是紙上談兵,也絕不是那麽容易成功的。他本來是拒絕的,可是為了讓天子同意先班師,他不得不讓一步。

“陛下,若孫策調集主力取冀州,襲取南陽的機會說不定會更大些。”

天子頜首同意,難得的露出了笑容。有了士孫瑞的支持,又多了三分勝算。“話說如此,但河內不能不留兵,免得袁譚以為朝廷怯戰,置他於不顧。太尉,朕有一策,想和太尉商議?”

“請陛下詔示。”

“太尉率步卒回關中,朕率一萬精騎留駐河內,以窺山東形勢,可擊則擊之,不可擊則待之。如此,孫策縱得兗州,也不敢輕易渡河,袁譚亦能安心對付東方。”

士孫瑞沉吟良久。“陛下所謀,臣以為可行,只是陛下身負天下之重,不可輕行,不如陛下回關中,臣留在河內。”

天子搖了搖頭。“太尉的關愛,朕心領了,只是呂布、劉備皆非循禮之臣,非朕不能鎮服,還是太尉回關中為佳。太尉年近半百,怕是受不住鞍馬勞頓,朕畢竟年輕些,辛苦一些也無妨。借此機會,朕想去並州看看,若時機得便,也許會去冀州助陣。”

士孫瑞面色大變,長身而起。“陛下,萬萬不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是萬金之軀,豈能如此冒險,萬一白龍魚服,悔之晚矣。”

天子擡起手,輕輕向下按了按,示意士孫瑞稍安勿躁。“太尉,爭勝疆場首在騎,用騎之道首在將。西征之時,朕便已經沖鋒在前,略知用騎之妙。中原與涼州不同,江東騎兵亦非鮮卑蠻夷可比,大戰之前,若能見識一下江東騎兵的優劣,熟悉一下中原地形,對秋後的戰事大有裨益。就算有些危險,小心些便是了。大漢存亡之際,將士用命,朕又豈能安坐?”

天子頓了頓,看向案上的奏疏,又道:“有荀令君耳提面命,想來不會有什麽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