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9章 大奸若忠(第2/2頁)

道本不在那些艱深的文辭裏,而是眼前的生活中。日用而不知,周行而不殆,真正能理悟的人卻少而又少,不是道遠人,而是人遠道。每個人都自以為是,以經解我,又如何能領悟經的真義?

我就是個蠢物,有目而盲,有耳而聾。

“令君,尚書台到了。”馬車不知什麽時候停下,鮑出敲響了車壁。

荀彧忽然驚醒,他連忙掏出手帕,拭去臉上的淚痕,又定了定神,這才推開車門,下了車。尚書右丞衛覬站在階下,快步迎了上來,低聲說道:“令君,執金吾伏完來了,等候令君多時。”

荀彧停住腳步,皺了皺眉。

伏貴人生了皇長子劉馮,伏完就一直在尋求立後,立了後,皇長子就能成為嫡長子,將來就有機會成為嫡子。否則一旦天子另立皇後,太子就可能與伏家無緣。但荀彧對此很不以為然,大漢衰落至此,若不能中興,就算立為太子又能如何,他有機會登基繼位嗎?

伏完讀書讀傻了,他以為大漢現在還根基穩固,至少能再撐幾十年嗎?伏氏以經學傳家四百余年,幾乎與大漢相始終,卻教出這麽百無一用的書生,真是儒門的失敗。

“可曾說什麽事?”

“說是有公務,但都是些小事,我看還是為立後的事。”

荀彧眉頭皺得更緊。“還有其他的事嗎?”

“有。”衛覬的眼神變得有些奇怪。“剛剛收到陛下轉來的一副文書,是故並州刺史賈詡的上疏。”

“賈詡的上書?”荀彧又想起那個身影,心中莫名的焦躁,一時沒留神衛覬的臉色。“賈詡說什麽?”

“賈詡建三策:上策禪讓吳王,中策遠征西域,下策退守益州。”衛覬一邊說一邊從袖子裏抽出文書,遞給荀彧。荀彧接過來,卻沒打開,沉吟了片刻,頗有些意外。雖然還不知道具體的內容,但從這三策的整體思路來看,賈詡顯然並不贊成天子一意孤行,繼續與吳王孫策為敵。

“還有麽?”

“還有,陛下問皇甫太傅病體。如果皇甫太傅病情好轉,尚能支撐,就征發更多的士卒屯駐藍田大營,不過我猜測,很可能是要策應漢中。”

荀彧猛地一轉頭。“皇甫太傅病了這麽久,陛下又不是不知道。”

“是啊,所以陛下還有個備選的方案:司隸校尉張則。”

荀彧的心拎了起來。如果說讓皇甫嵩統兵,策應漢中的意圖還不明顯,那讓張則統兵就很清楚了。張則就是漢中人,又有豐富的作戰經驗,由他統兵,肯定不是駐紮在藍田大營,守護長安這麽簡單。

“有沒有說征多少兵?”

“多多益善。”

“胡鬧!”荀彧變了臉色,脫口而出。“關中總共不過二十余萬戶,勝兵者也就是十余萬人,陛下征發三萬多人,已經影響到了關中的耕種,再征兵……”他突然愣住了,回頭看著衛覬,張了幾次嘴巴,卻什麽也沒說完,倒是額頭沁出了一層豆大的汗珠。

天子這是和袁譚一樣,要與孫策決戰,畢其功於一役啊。他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荀彧立刻想到了賈詡的上書,不禁暗罵自己太天真,賈詡怎麽會這麽好心,勸天子罷兵,連忙打開手中的文書細讀。看完文書,荀彧的臉已經沒了血色,額頭青筋暴起,不住的扭動著,雙目充血,就像要噴出火來似的。

“這個賈文和,究竟想幹什麽,欲陷天子於死地嗎?”荀彧嘶吼道。

衛覬同情地看著荀彧,卻一句話也不說。他已經看過了文書,也猜到了賈詡的用意。他明知天子少年心性,一心要中興大漢,既不可能禪讓,也不可能遠走西域,卻提出這樣的建議,看似勸天子避孫策鋒芒,實質刺激天子冒險,用心歹毒,偏偏還沒有一點把柄落在紙面上。他這三策可是處處為天子著想,為天下著想,不管天子接受哪一策,都是造福蒼生的功德。

可問題就在天子不可能後退,他只會被險惡的形勢刺激,孤注一擲,奮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