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1章 有言在先(第2/2頁)

“陸議……擊敗了荀衍,袁譚大敗之後,無力進攻,欲與孫策議和。”

劉備面色大變。馬超卻只是眉頭微蹙,並不意外。天子看得真切,正要發怒,忽然有些後悔。馬超在孫策身邊多年,了解的情況很多,早該問問他有關陸議的情況。

“卿隨孫策多年,熟悉陸議否?”天子強忍心中不快,語氣平緩,又恢復了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

馬超點了點頭,斟字酌句的說道:“正如左將軍所言,陸議很早就追隨吳王,深得吳王喜愛,尤其與吳王之妹三將軍投契。他話不多,為人沉穩,臣……也不知道他都在想些什麽。不過,吳王對他甚是器重,寄予厚望。”

天子與劉曄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收到過類似的情報,卻沒有放在心上。畢竟陸議剛剛二十歲,只是孫策身邊侍從之一,並不起眼,名聲還不如號稱三將軍的孫尚香呢。聽馬超這麽一說,才知道孫策對陸議的重視與眾不同。以在孫策身邊的時間論,除了孫尚香之外,陸議無疑是到目前為止最久的一個。

如果早點重視馬超的意見,多問問他,早做準備,也許不會有這樣的意外。

“孫策身邊,還有幾個像陸議一般的少年?”天子和聲問道,甚至有幾分請教的意思。

“這個不好說。”馬超有些受寵若驚,撓撓頭。“吳王有教無類,不僅肯教,而且善教,出人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比如守高唐的朱然,初到吳王身邊時不過是一鄉裏少年,稚氣未脫,羞澀怯懦,誰能知道他現在可以面對袁譚的大軍巋然不動。”

“吳王是怎麽教他們的?”

馬超看了一眼劉曄,忽然笑了笑,轉身對劉備說道:“左將軍還記得吳王當初是怎麽軍議的嗎?”

劉備心中不快。馬超一再二,再而三的挑釁,揭他的傷疤,讓他很不爽。可是在天子面前,他又不能發怒,只能硬著頭皮說道:“孫策議事,與眾不同,文武共聚,由軍謀處擬定方案,各方質詢,互相辯駁極是激烈。若方案有所不妥,必被眾人譏笑,毫無謙讓之風。”他咂了咂嘴,又道:“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沒人敢偷懶敷衍,務必思慮周詳才敢發言。眾人所議,也多有真知灼見。”

劉備說了幾個例子。他在孫策身邊時間並不長,參加軍議的次數也不多,但那有限的幾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後來行軍作戰,常常有意無意采用這種方法,受益良多。只不過他學得不夠,沒有像孫策一樣帶一些少年侍從,讓他們跟著實習,所以現在依然無人可用。

馬超也補充了幾個例子。不過他的重點卻是文武一起議事,針對天子定策時不怎麽向將領征詢意見的習慣。天子雖然重用涼州人,卻還是傾向於那些讀書人,他這樣的將領在議事時只有聽的份,甚至連聽的機會都不多,都是由劉曄、楊阜等人商量好了,再通知他們執行。

劉曄寒著臉,一言不發。馬超借機對他發難,他自然不爽,但馬超知道很多他不清楚的情況,天子現在有求於馬超,他也不能攔著。荀衍一戰而亡,浚儀還在陸議的手裏,形勢如何發展,實在令人神傷。

天子倒是聽得津津有味,最後問了馬超一句。“卿於當前形勢,可有解決之策?”

馬超不知是有自知之明,還是不想與孫策為敵,沒有直接回答天了的問題。他想了想,突然靈光一現,說道:“陛下,臣愚笨,無計可獻,不過臣可以推薦一個人,或許能為陛下解憂。臣在吳王身邊時,常見吳王提及此人,稱其為平生之敵,言語間頗是敬畏。若能得此人之助,或許能為陛下解憂。”大概是自覺此計甚妙,馬超竟忍不住笑了起來。

“哦,是誰?”天子既意外,又有些失落。他一直以孫策為敵,沒想到孫策卻沒把他當對手。

“賈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