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3章 三思後行(第2/2頁)

荀諶迎了過去,騎士翻身下馬,向荀諶行了一禮,卻沒有停下,而是匆匆向棗祗走了過來。棗祗很驚訝,連忙走過去。騎士向棗祗行了禮,氣喘籲籲的說道:“棗相,是豫州刺史部的命令。”

“豫州刺史部怎麽會給我命令?”棗祗大吃一驚,連忙接過公文。公文的封泥上的確蓋著豫州刺史部的官印,此外還有一方官印,是“行征北將軍之章”,這才恍然。滿寵雖然是刺史,卻深得吳王信任,一直有統兵權,現在形勢緊張,吳王讓他臨時兼領將軍銜,加重統兵權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荀諶也很驚訝,趕了過來。棗祗迅速讀完公文,對荀諶說道:“友若,本當與你詳談,但公務繁忙,我要趕緊赴任去了。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談。”

荀諶驚訝不已。“什麽事,這麽緊張?”

“滿使君向吳王述職歸來,吳王命他暫領豫州兵權,大興兵役,準備迎擊來自兗州的攻擊。友若,給你的命令應該也快到了,你早點準備吧,所有的糧食裝船,準備起運。”

荀諶大吃一驚,連連點頭。他對孫策這個決定有些搞不清楚,大興兵役,想必是準備大戰一場,可是孫策不親自負責,卻讓滿寵負責,究竟是什麽意思?棗祗是不是理解有誤?

……

荀諶很快就知道棗祗的理解準確無誤,他也收到了滿寵的命令。

滿寵以行征北將軍的身份節制豫州軍事,下令征發豫州境內的所有適齡青壯,官方的名義是都試。以前的都試都是以郡為單位,這次擴大規模,以州為單位,六郡國都要參加,只是魯國的郡兵毋須集中,由任城督紀靈負責。

在公文裏,滿寵明確表示這次都試是為了應對兗州方向可能的威脅。因為兗州、豫州之間沒有可資利用的地形,所以只能全面防禦,除了與兗州接壤的郡縣要全面動員,集結重兵守城之外,離兗州較遠的縣——以沛國南部和汝南為主也要——動員,籌集糧草,準備增援前線,尤其是要做好應對騎兵突襲的準備。曾在豫州做過兵曹從事的劉備與袁譚結盟,率一萬幽州突騎助陣,有可能效劉和故技,深入豫州腹地。

荀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頭皮有些發麻。當年劉和與淳於瓊、文醜一起三千騎兵奔襲汝南時,他是軍師,如今淳於瓊、劉和都死了,文醜和他為孫策效忠,但當年的事還記得清楚。如果劉備率萬騎突騎,對豫州百姓來說,無疑又是一場災難。

這件事大意不得。荀諶立刻行動起來,集結青壯,加固營壘,尤其是重點保護糧食。騎兵奔襲的目的就是破壞,他們自身也需要糧食補充,糧食肯定是重中之重。

荀諶一邊安排自己的事務,一邊派人與太守王朗聯絡,要求將屯田部的糧食運到平輿保管。平輿是郡治,城池更堅固,人口也更多,一旦被圍城,需要的糧食也更多。他很快接到了王朗的回復,王朗不僅同意了他的請求,還請他去平輿共商大計。

荀諶早有準備,王朗請他去平輿固然有商量的意思,但更多的是軟禁。他是袁譚舊部,他的三兄荀衍還在河內統兵,王朗不可能讓他自由活動,肯定要將他放在眼皮子底下,就近監視。他之所以和王朗聯系,也有這個目的。鐘繇讓他抓住機會統兵,他卻只想避嫌。

荀諶帶著屯田兵趕到平輿,主動將兵權交給王朗,自己安心做個謀士,不離王朗左右,幫王朗出謀劃策。他向王朗進了一計。他打算寫一封親筆給袁譚,讓他不要做無謂犧牲,豫州兵精糧足,不是他想攻就能攻得下的,不如早點死了心,識時務,知天命,改弦更張,向吳王稱臣。

王朗對荀諶的態度非常滿意,欣然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