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5章 以靜制動(第2/2頁)

他仔細地看著劉備的戰旗,和事先收集的資料一一對照,確認統兵的將領。除了劉備本人,他還看到了張飛的戰旗、趙雲的戰旗、牽招的戰旗,唯獨沒有關羽的戰旗。看樣子關羽被留在了幽州。這也可以理解,太史慈就在遼東,劉備不能不防,能擋住太史慈的也只有關羽。況且關羽剛愎自用,桀驁不馴,劉備也無法得心應手的控制他,留他在幽州是最好的選擇。

一想到關羽,朱然的嘴角就不由得想笑。他在吳王左右,幾次持到吳王用關羽來敲打朱桓,說人有要傲骨,但不能有傲氣,關羽勇武絕倫,但傲氣太盛,無法與同僚相處,終究會害了他。統兵作戰,固然要有爭先之心,但更要有警惕之心。一個人再勇猛也不可能打贏一場戰爭,真正的勝利必然來自於團結,來自於同僚的信任和支持。

當時只是聽聽,感受不深,如今他也統兵作戰,而且第一次就統領五千人馬,堅守高唐,壓力之大不言而喻。袁譚已至,騎兵穿插到身後,現在想走也遲了,他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徐琨、沈友等人的身上。他們能完成預守的作戰計劃,他才有機會建功立業。如果歷城失守,高唐就是一座孤城,很難堅持到最後。

“希望龐祭酒不負鳳雛之名。”朱然想起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一聲輕笑。作為吳王身邊的小將,朱然對龐統一直很好奇。大王以烈火鳳凰為號,龐統卻以鳳雛為號,難免會讓人聯想到什麽。不過龐統是孫策第一個侍從,他們之間的情義的確不是其他人能夠相提並論的。

龐統這次設計的作戰方案就很有吳王的風格。看似大膽,偏偏又精致之極,剛提出來的時候,沈友、徐琨兩個都督都不贊同,覺得這個方案過於冒險,只有他見獵心喜,立刻表示贊同,並主動承擔了任務中最危險的部分——守高唐。

……

劉備深入濟南之後,袁譚隨即包圍了高唐城,十萬大軍將高唐城圍得水泄不通。

沮授的計劃是不管劉備能不能成功,先取高唐城,解決後顧之憂。高唐臨河,將來黃河復通,從冀州來的糧草、輜重從高唐渡河最方便,絕不能控制在朱然的手中。當然,他並不反對將高唐作為誘餌,逼著徐琨、沈友甚至孫策本人千裏迢迢地趕來救援。

所以,袁譚一邊下令打造軍械,做攻城前的準備,一邊命人挖壕營塹,做好阻擊援軍的準備。考慮到麾下由各家部曲組成的將士不少,戰鬥力不高,他還想利用攻擊高唐來練兵,訓練這些部曲兵的攻城技巧。他麾下的精兵就是在涿郡與劉備作戰時練出來的。實踐證明,練與不練,區別很大。

數日之後,劉備傳來消息。他一路進兵很順利,在逢紀的協助下,青州的世家、豪強也很配合,不僅為他提供了糧草、給養,讓他的部下進塢堡、莊園休息,還派人為他帶路,打探消息,意外只有一個:沈友並沒有出兵增援歷城的意思,他還在臨淄,其他諸縣都放棄了,連守卒都沒幾個人。

濟南的情況也差不多,徐琨固守歷城,有江東兵五六千人,再加上郡兵兩兩多人,守衛森嚴。

當然,諸縣的糧倉也是空的。據說秋收之後不久,徐琨、沈友就下令各縣將收上來的糧食送到歷城、臨淄,不久前又一次將諸縣糧倉裏的存糧收刮一空,現在這兩個城中至少儲備了能吃兩年的糧食,擺明了就是要死守兩城。

劉備只有騎兵,不能攻城。臨淄離高唐已經超過三百裏,沈友不出城,再向東就沒有意義,而且臨淄以東河流縱橫,對騎兵行軍也不方便。因此,劉備提出一個建議,希望袁譚授權他就地征發步卒,集結各郡國世家的部曲,包圍臨淄。

袁譚反復考慮後,否決了劉備的建議,要求他保持移動狀態,防止孫策或其他人從東萊登陸,或由徐州北上,至於攻取三城的任務,由他率領的步卒來完成。青州世家的部曲能守城,未必能攻城,他們的戰鬥力堪憂,倉促上陣,只會徒增傷亡。

隨後,袁譚下令強攻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