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4章 逢紀問對(第2/2頁)

“久聞先生大名,能得先生之助,此戰可期。”

逢紀微微欠身,撫須笑道:“將軍厚愛,紀受之有愧。不過,此戰關乎漢家存亡,將軍身為中山靖王之後,責無旁貸。”

劉備臉有些發燙。不過晚宴時他喝了不少酒,逢紀應該看不出來。他心裏清楚得很,沒有明確的傳承,中山靖王之後這個說法也就是騙騙普通百姓,真正的世家子弟是不肯信的,逢紀這麽說,自然是給他面子,不會是真心話。

劉備拱手還禮,唯唯諾諾。

逢紀看得分明,嘴角微挑,不緊不慢地又說了一句。“將軍覺得,吳王為人如何?”

劉備尷尬地撓著頭,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和孫策的關系太復雜了,非敵非友,亦敵亦友,無法做簡單的判斷。況且他也不清楚逢紀問這話的意思,無法保證自己的回答能讓他滿意。

見劉備窘迫,逢紀略作思索,便明白了劉備的為難之處。這是一個武夫,不習慣讀書人的說話方式,要再淺顯直接些才行。“將軍覺得,論治民理財,愛民如子,將軍能和吳王相提並論嗎?”

劉備咬著嘴唇,猶豫了半晌,搖搖頭。“不能。”

逢紀點點頭,又道:“論行軍作戰,摧鋒破敵,將軍能勝過吳王嗎?”

劉備苦笑。“先生說笑了,我與吳王數戰,無一勝績,後來更是被他俘虜,如何能勝他。”

“不錯,吳王用兵如神,我也覺得當世無人能及。”逢紀笑笑。“吳王善理政,能用兵,天生英雄,只可惜他志向太大,超出了他的能力,中原雖富,江東子弟雖勁,卻不能橫掃天下。將軍可知為何?”

劉備眨眨眼睛,有點明白逢紀的意思了,不過他什麽也沒說,再次躬身行禮。“備愚昧,請先生指教。”

“他犯了眾怒,成了天下共敵。”

“哦?”

“他割據江東,異姓稱王,違背了白馬之誓,成了朝廷之敵。他劫掠世家,強取土地,成了世家之敵。如此,他能憑借的只是庶民,而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點。”

劉備目不轉睛地盯著逢紀,心中狐疑。他雖不肯臣服於孫策,卻對孫策一向敬服,所以一直對擊敗孫策沒什麽信心。此刻聽逢紀一說,怎麽倒成了孫策必敗似的?逢紀究竟是見識高人一等,還是故意來蠱惑我,讓我袁譚賣命?

逢紀卻不急著說,看了一眼案上的茶杯。劉備連忙端起茶杯,將已冷的茶潑掉,又倒了一杯熱茶,恭恭敬敬地送到逢紀面前。逢紀呷了一口熱茶,接著說道:“庶民無知,見利而喜,見害而懼,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故聖人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吳王卻反其道而行之,開設書坊,啟迪民智,然後欲以此為根基,積沙為城,豈不可笑?”

劉備恍然大悟,連連點頭,終於露出了笑容。他一直在想這件事,孫策治下諸州,人口、土地當天下之半,孫策又重工商,財富山積,按理說早就可以橫行天下了,為什麽現在卻只能防守?原來根源在這兒,中原雖富,富的是百姓,孫策手裏沒錢。討好百姓很容易,分田減賦就行,但得罪百姓更容易,征發稍繁,賦斂稍重,百姓就會怨聲載道。所以法家才說,百姓不能富,富則驕惰,不易驅使,只有讓他們窮得只剩下一口飯,給他們一點甜頭,他們就會奮不顧身,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秦軍為什麽能成為虎狼之師?因為秦國的百姓窮啊,要想活下去,只有耕戰,平時種地,戰時斬首。孫策花了那麽大的精力,讓百姓富裕起來,看似民心所向,歸之如流,但他不敢征發百姓,不敢加重賦稅,否則所謂的民心立刻會消散於無形。

“先生高見。”劉備雙手舉起茶杯。“有先生相助,備必能取勝,為朝廷建功。”

逢紀舉起茶杯,與劉備輕輕碰了一下,嘴角挑起一抹矜持的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