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4章 對峙(第2/2頁)

徐盛綜合了斥候的情報,判斷伏擊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進攻盧氏更不現實,野戰也沒什麽優勢,索性撤回宜陽防守。周生、鄧信不是徐盛的部下,但徐盛軍職高,接照軍法,這種情況下他們自動歸屬徐盛指揮,聽徐盛的命令行事,自然沒有意見。

徐盛主動撤出白馬山,回到宜陽城,將相關的情況寫成報告,通報都督魯肅,並抄送暫時接管洛陽防務的呂蒙。呂蒙靠得近,很快給出回復,要求徐盛固守宜城待命,伊闕關、陸渾關的防務由他負責,徐盛毋須擔心後翼。

高順收到消息,命令秦誼率領千人駐守盧氏,其他人趕到宜陽城下,準備展開對宜陽的進攻。李肅也率領騎兵趕來,負責對周邊形勢的偵察。上次吃了虧,他小心多了,倒也沒再出什麽紕漏。

三天後,高順率領五千步騎到達宜陽城下,向徐盛發出邀戰。徐盛根本不理他,高掛免戰牌,連個面都不露。面對如此好脾氣的徐盛,高順也無可奈何。五千步騎攻城是不可能的,伊闕關、陸渾關又被呂蒙守得嚴實,他根本無法進入河南腹地。

無奈之下,高順只得派人稟報天子,通報戰況。

……

建安四年冬,臘月初,魯肅留下兩千人守陜縣,率領主力退守函谷關。

了解相關的形勢後,魯肅決定暫時休整,年後再考慮重奪盧氏。弘農的戰事已經證明,高順是呂布麾下的重將,值得慎重對待,倉促反擊盧氏絕非明智之舉——高順有六千人,至少要集結二萬人才有把握順利攻取盧氏,這不是一場小的戰事,絕非他現在能夠完成的。且孫策傳來消息,袁譚正在集結人馬,隨時可能發動對平原的進攻,屆時荀衍也可能對河南發起攻擊,配合袁譚的行動。此時此刻,他不能被高順牽制住,必須保證河南萬無一失,讓孫策不用分心關注河南。

收到魯肅的報告後,孫策非常滿意。有魯肅在,河南可以放心。戰局的重點轉到東方,他隨即起程,返回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