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8章 高順(第2/2頁)

經過反復商量,劉曄擬定了一個計劃:天子率主力與魯肅對峙,迫使魯肅滯留弘農,然後要求袁譚出兵河內。魯肅的主力在弘農、陜縣一帶,河南空虛,如果袁譚出兵,很容易攻入河南,切斷魯肅的退路,形成包圍之勢。如果孫策引兵來援,南陽的兵力就會減少,黃忠沒有了後應,進攻的勢頭也會放緩。

河南是天下之中,又是舊京。袁譚一度攻進河南,收復洛陽,但旋即又被魯肅奪了回去。此次進兵,如果天子能夠親自收復洛陽,對人心士氣也是一個鼓舞。況且河南比南陽更適合騎兵作戰,在河南決戰更有利於擁有並涼精騎的朝廷。

天子派人送出詔書,隨即向湖縣進兵,擺出主動進攻的架勢。他還沒趕到湖縣,斥候送來消息,魯肅本人回陜縣去了,留守弘農的叫蔣欽,兵力也不多,只有兩千余人。

天子且喜且怒。喜的是安撫河東的策略起了作用,魯肅將防禦的重點放在了陜縣。怒的是魯肅根本沒把朝廷放在眼裏,只派一個偏將鎮定弘農,區區兩千人而已。

劉曄隨即提醒天子,蔣欽不是普通偏將,他是孫策身邊的侍從之一,可以算是孫策一手培養起來的親信,當初在潁川,就是他和另一個叫呂蒙的年青將領挫敗了麹義和荀衍所領的先鋒。

天子理解劉曄的慎重,但是這更提醒了他一點:朝廷的士氣太低落了,急需一場勝利來提振一下,而眼前正是一個好機會。蔣欽再有天賦,畢竟不是魯肅,兵力也少得多,擊敗他總比擊敗魯肅的難度要小一些,這正是一個最好的試手機會。

如果連蔣欽都不敢面對,還有勇氣面對魯肅,面對孫策嗎?

天子隨即下令皇甫堅壽統領前鋒一萬精兵,向弘農進發。考慮到地形不利於騎兵作戰,他將統領騎兵的副將張遼換成了統領步卒的高順。高順也是呂布的部將,滿足兼用並涼人的原則,而且高順率領的步卒戰力極強,號稱陷陣營,很適合這種不便兵力展開的地形。

皇甫堅壽、高順領命,帶著一萬人趕往弘農。

天子隨即又派人渡河,與董越聯絡,希望他能出兵攻擊陜縣,吸引魯肅的注意力。如果有必要,最好能安排一部分騎兵奔襲河南,尋機切斷魯肅的退路。如果董越抽不出兵力,朝廷可以分出一部分騎兵執行這個任務。

斥候來往,輕騎飛馳,一道道詔書來往,弘農、陜縣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

……

柏谷。

高順登上一側的小土坡,極目遠眺。

對面是南北向的衡嶺,過了衡嶺就是弘農城的西門。這是一道山口,兩側是十余丈高的山坡,中間是大約不到一丈寬的通道,江東軍用樹幹紮成的拒馬塞住了通道,手持刀盾、長矛的將士站在拒馬的後面,兩側的山坡上站著幾十名弓弩手,位置看起來並不嚴整,但仔細一看,卻能看到這些弓弩手的覆蓋面非常廣,弓和弩的配置也非常合理,基本上進攻的士卒都在他們的打擊範圍以內。還有一些刀盾手、長矛手散在四周。

士卒數量不多,但甲胄齊全,比陷陣營的裝備還要好一些。高順既有些緊張,又有些興奮,這次要遇到真正的對手了。他隨呂布征戰十余年,也遇到過不少對手,但真正能讓他重視的對手非常有限。並州人口少,也不夠富裕,很多將領都舍不得購買裝備,包括呂布在內。呂布麾下十余偏將、校尉,所領士卒全部裝備鐵甲的只有他一個。

因為他不喜歡享受,所有的錢都投到了士卒身上,平時也沒什麽愛好,就是和部下泡在一起練兵。所以他的部下裝備最全,訓練也最刻苦,大小數百戰,贏得了陷陣營的赫赫威名,成為呂布麾下最強的步卒。

陷陣營本身就是一個榮譽,陷陣士很多,可大多是臨時招募,成建制的存在非常少。因為高順在無數次的戰鬥中證明了自己,證明了陷陣營的價值,呂布才同意陷陣營的長期存在,盡可能的優先供應陷陣營的要求。天子賞賜諸軍南陽軍械,呂布身份特殊,得到了兩百套,有三十套給了陷陣營。

但是今天面對江東軍,高順沒有裝備上的優勢,只有劣勢。陷陣營還能不能一如既往的贏得勝利,他自己心裏也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