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1章 機會

薊城,公孫瓚當年所建的高樓之上,劉備憑欄遠眺,眉間憂色重重。

他最近很焦慮。

從初平三年離開長安,回到幽州,已經有六年光景。這六年發生了很多事,公孫瓚、劉和死了,張則走了,袁譚退出幽州,太史慈卻來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標實現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實現。南邊是深得世家擁載的袁譚,東邊是有孫策撐腰的太史慈,草原上還有時刻想入塞打劫的鮮卑人、匈奴人,群狼環伺,他的日子過得並不輕松,甚至比一無所有的時候還要煎熬。

就在他寢食不安的時候,朝廷派來了使者。原本他對朝廷是沒什麽興趣的,雖然姓劉,他卻不是朝廷認可的宗室,也對那個偏居關中的朝廷沒什麽感情,只不過實力不足,不得不借助朝廷的名義罷了。可是使者話語間透露的消息卻讓他心動,如果能立下大功,朝廷可以以封王相酬。

封王是大事,絕不是一個爵位這麽簡單。換作兩年前,劉備根本不會當真。可是現在不同了,有孫策異姓封王的先例在前,朝廷為了求生存,索性再接再厲,以封王為條件,集結諸侯圍攻孫策,行縱橫之策,卻也不是不可能。當然了,大家心裏都清楚,封王絕非朝廷本意,真讓朝廷重新掌握大權,被收拾的絕不僅僅是孫策。

兔死狗烹,這又不是什麽新鮮事。不過朝廷有朝廷的計劃,他也有他的想法。借著這個機會擺脫身份的限制,從此名正言順的與各諸侯平起平坐,對他來說尤其有吸引力。

王爵絕不僅僅是一顆官印、一副綬帶那麽簡單,那象征著天命,更象征著權力。有了王爵,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統治幽州,不用再顧忌什麽三互法。有了王爵,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封賞文武,讓他們為自己效忠。實力強橫如孫策也要接受朝廷的封王,更何況是他。

要想封王,必須立功,而且從朝廷的角度來揣測,這個功勞只能從孫策身上取。他與中原之間還隔著幽州,眼前看得到的就是太史慈。擊敗太史慈,全據幽州,又得到王爵,簡直是一舉兩得。

問題只有一個:怎麽擊敗太史慈?

他擔心的不是孫策——孫策正在與曹操交戰,要進攻益州,交州那邊也沒分出勝負,短期內肯定騰不出手來幽州,也不是太史慈——他相信與袁譚聯手,擊敗太史慈並不是難事,他擔心的是關羽。

關羽與太史慈關系極好,關羽與孫策的關系也很好,關羽對孫策的感激之情就像那口青龍偃月刀一樣時刻拿在手裏,從沒忘記,讓他向太史慈發起攻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關羽的父親還在襄陽,逼著他不顧老父的安危,行不孝之事也不合情理。

可是沒有關羽助陣,沒有涿郡的錢糧,他根本不可能戰勝太史慈。

當初不該讓關羽做涿郡太守,如果讓他去代郡,不會有這麽多麻煩。可是誰又能想到呢,當初一心要對付袁譚,誰會想到袁譚成了盟友,太史慈卻成了對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劉備另一個揮之不去的苦惱。地盤大了,人才卻跟不上,張飛、趙雲等人分別擔任各郡太守後,他身邊就剩下長史關靖,除此之外,連個說貼心話、商量大事的人都沒有。最近他常常想起簡雍。太史慈的實力膨脹得很快,身邊迅速聚集了一群人,除了青徐人之外,還有田疇、簡雍這樣的幽州人,這簡直是在羞辱他,也讓他對簡雍的離開越發耿耿於懷。

以前不覺得簡雍有多重要,現在簡雍離開了,他才意識到簡雍是多麽不可或缺。

樓梯上有腳步聲響起,劉備收回心神,搓了搓臉,讓臉色變得隨和一些。他在這麽高的地方想心思,就是不想讓人看到他的焦慮,即使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也不行。

腳步聲很慢,仿佛背負著無法承受的重擔。劉備暗自嘆了一口氣。關靖未老先衰,體力下降得厲害,尤其是這一兩年,明明還不到五十,卻像是風燭殘年似的,每一次見面,每一次開口,劉備都覺得他有可能提出致仕。

關靖如果離開了,我有事還能跟誰商量?一想到這件事,劉備有些焦躁,也對簡雍越發介懷。

諸葛瑾不願意為我效勞也就罷了,為什麽簡雍也會離開我?

關靖走了好一會兒才出現在樓梯口。他臉色蒼白,額頭全是汗珠,胸膛劇烈起伏。劉備這才注意到關靖是真的瘦了,就像剛剛大病了一場似的。他連忙迎了上去,將關靖引入室中,半掩上門窗。

“是我疏忽了,不該在這裏說話。樓上風大,元安千萬別受涼才好。”

“無妨。”關靖有氣無力地擺擺手。“我是走得急了些,體力不支。歲月不饒人,老了就是老了,不比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