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9章 利之所在

長安,未央宮,清涼殿。

天子正襟危坐,神情肅穆莊重,只是眉眼間有一絲絲掩飾不住的得意。

楊修面對天子,躬身再拜,言辭懇切。“陛下,天下易動難安,曹操負讒背譏,不思自省,反而出兵征伐,行事荒悖,有負陛下重托。陛下不宜姑息,宜下詔切責,以安大將軍之心。”

天子幹咳了兩聲。“楊卿,依我看,大將軍之心似乎並不能因此而安。他移師襄陽,調兵遣將,欲討伐漢中,難道是三峽難進,所以打算溯沔水而上?”

楊修一聲長嘆。“陛下,三峽難進,沔水也不容易。千裏水路,山高林密,孤身行走都很難,何況是攜帶器甲兵杖,牽馬曳車?兵少則無法克敵,兵多則消耗過重,絕非上策。吳懿之前就有侵擾襄陽的劣跡,如今曹操沿江而下,他豈能安居不動?大將軍移師襄陽,大張旗鼓,正是知道征戰不易,欲嚇阻吳懿而已。請陛下明察,一旦出師,荊州騷動,錢糧空耗,朝廷的賦稅怕是又無法及時支付了。”

天子輕聲嘆息。至於是附和楊修還是什麽,就只有他知道了。“楊卿,朝廷也不願橫生事端,已經下詔切責曹操,只是路途遙遠,也不知道詔書到了沒有。再者,大將軍年輕氣盛,虎視漢中,也容易激化矛盾,不利調解。這樣吧,朝廷再下詔書,盡量勸說,你也傳書大將軍,請他給朝廷一些時間,不要沖動,輕啟戰釁。”

楊修連聲嘆息,躬身再拜,起身退出。

天子長身而起,目送楊修下殿。這不是對楊修本人的尊敬,而是對大將軍孫策的禮敬。不管怎麽說,孫策面子上對朝廷還是很客氣的,投桃報李,朝廷自然也不能怠慢了。

看著楊修出了殿,天子才重新坐了回去,嘴角微挑,說不出的滿意。曹操自以為得計,拿下巫縣就不前進了,敷衍朝廷,可是他卻忘了一件事:他不想主動挑戰孫策,孫策卻不會放過他,如今周瑜守江陵,孫策卻到了襄陽,準備進攻漢中,曹操還能躲嗎?

有些事,不是躲就能躲得掉的。

回想著楊修的無奈,天子越發興奮,命人取來地圖,鋪在案上,看著從襄陽到漢中的那一段曲曲折折的山路,心情大好。三峽險峻,即使孫策有樓船也沒有取勝的把握,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漢中作為突破口。可是這條路也不好走啊,不僅沒有大路可走,沿途還有地方豪強甚至土匪山賊據險而守,要想一路突擊前進,沒有兩三年時間是不可能實現的。

兩三年時間,孫策要消耗多少錢糧?據劉巴估計,以一萬人計算,一年就需要三十億的開支,加上江陵的駐軍,每年至少六七十億。萬一受挫,將士傷亡過大,救治和撫釁的費用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總額完全有可能超過百億。

即使孫策有錢,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劉曄的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半,接下來就看袁譚的了。如果袁譚也能出兵,孫策兩線作戰,他肯定支撐不住。到時候他是會向朝廷屈服,還是硬撐到底?

天子很好奇。

這時候就能看出關中的優勢了。朝廷也許暫時沒有主動出擊的實力,可是倚仗地利閉關自守綽綽有余。孫策卻不同,中原地勢平坦,不論是長江還是黃河,他都是下遊,進攻會面臨難以克服的障礙,防守同樣任務艱巨,形勢被動。他這些年一直在征戰,有時候未必是他好戰,而是不戰則亡,不得不戰。

令君當初遷都的建議真是太正確了。

天子一邊想著,一邊派人去請荀彧、劉曄。劉曄來得快一些,很快就到了。看完楊修剛剛遞上來的奏疏,他笑了一聲,心情和天子一樣輕松,但他不像天子那樣容易滿足。

“陛下,曹操逡巡不前,有悖朝廷之意,需要再提醒他一下。三峽易進難退,可以從其他地方發起攻勢嘛,怎麽能隔著三百裏對峙?”

天子深以為然,和劉曄商量,要求曹操加大攻勢。如果他不努力,敷衍了事,那朝廷就安排其他人接手益州,至少要安排幾個人到益州擔任太守,直接負責對荊州的攻勢。

當然,眼下最需要增加壓力的倒不是益州,而是幽州、冀州和並州,劉備、袁譚和賈詡一點動靜也沒有,他們想幹什麽?曹操已經出兵了,他們也不能閑著。

……

楊修出了未央宮,沒有回大將軍府,而是直接來到建章宮羽林騎營。

馬超正在練兵,羽林騎士輪番上陣,練習射藝和矛法。馬超擔任羽林中郎將後對練兵抓得非常緊,一是習慣使然,當初跟著孫策作戰,深知精兵的威力;二是不想讓呂布比下去。個人較量,他沒什麽勝算,羽林騎的裝備要比並州軍強很多,總不能也輸給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