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6章 身不由己(第2/2頁)

如果讓他們得逞,則關中不戰自潰。

是繼續推行士家法,將耕戰之策進行到底,沿著秦國的老路再走一遍,還是懸崖勒馬,迷途知返?荀彧進退兩難。看起來,耕戰幾乎是朝廷自救的唯一機會,秦國因此戰勝六國,統一天下,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可那絕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局面,他不想先祖荀卿的悲劇再來一遍。

可是他也清楚,這件事不由他說了算,甚至不由天子說了算,天子未必沒有看到這一點,但他身不由己,已經回不了頭了。總不能就這麽放棄中興的希望,坐視大漢四百年的基業毀在自己手中。只要有一線機會,他一定會全力以赴。可是他知不知道真正的威脅也許不是孫策,而是曹操?他為拯救大漢付出的所有努力,很可能只是為曹操的崛起提供機會?

難道說,大漢注定要亡,無論天子怎麽努力都無法改變這個結果?

荀彧很絕望。他想了很久,擡起手輕輕的揮了揮,示意鮑出等人退下。劉巴會意,也讓從吏退下,堂上只剩下他們二人。荀彧把“黃龍見譙”的事情說了一遍。劉巴也很驚訝,但他很快就恢復了平靜,幽幽地說道:“如果這真是天命,天命不可違。如果不是天命,令君又何必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令君,且解燃眉之急,再思將來。”

荀彧皺眉,反問道:“難道你我也只顧眼前苟且,不顧將來?既然如此,何必救漢?”

劉巴搖搖頭。“陸生有言,湯武逆取而順守,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以秦而言,若扶蘇繼位,改秦法,行仁政,秦也未必二世而亡。陛下英武,從少受令君教導,仁義為本,並非天生刻薄,行秦法是權宜之計,未必是本意。以史為鑒,焉知他成功後不能行仁政?令君,你是關心則亂,未免拘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