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8章 少女心(第2/2頁)

“可是我送了阿宓一首詩,所以你也想要一首?”

“是……是的。”袁權雙手捂臉,吃吃笑道:“夫……夫君,我……我是不是很無聊,和一個孩子爭風。”

“這不是無聊,這是人之常情。好勝之心,人皆有之,你又怎麽可能例外?”孫策坐了下來,將袁權抱在懷中,交頸如鶴,托著她的臀股,緩緩上下。孫策貼在袁權耳邊,輕聲說道:“姊姊,我盡力做兩句,多少不限,你別笑我就行。”

“我怎麽舍得笑你。”

孫策閉上眼睛,一邊享受一邊構思,勉強想起幾句,立刻說道:“姊姊,有了,你聽好了。”

袁權歡喜不禁。“我聽著呢,你快說。”

孫策睜開眼睛,正準備說話,突然發現對面站著一人,一手掩著胸前的衣襟,一手掩著腿心,身材修長挺拔,兩條長腿緊緊的夾在一起,正目瞪口呆地看著他們,不是袁衡還能是誰。袁衡不知道什麽時候起來了,也不知道怎麽來到這裏,更不知道她看了多少。

“夫君,你怎麽不說了?”袁權背對袁衡,不知狀況,見孫策半天沒說話,又催促道。

孫策脫口而出。“你妹……”

袁衡突然豎起了手指,擋在唇邊,緩緩地搖了搖頭,躡手躡腳地退了出去。

……

來回折騰了兩個月,十月末,三封三讓終於走完了流程,孫策正式接受朝廷封賞,成為本朝一百多年來的第一個異姓王,並就任大將軍,掌內外軍事。

詔書公布天下,頓時民情沸騰,輿論囂囂。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即使是支持或反對也並非一致,分歧明顯到甚至是背道而馳,爭論不休。

有的人支持朝廷,覺得朝廷能面對現實,為了天下太平可以事急從權,封孫策為王,又征孫策入朝主政,而不是選擇戰爭,有胸懷,有氣度,天子雖然年少,卻非等閑之輩,有明君之相。大漢中興有望。有的支持孫策,認為孫策封王是實至名歸,入朝主政也是天經地義。新政在山東推行數年,效果顯著,理當推行天下,恩澤萬民。

支持的如此,反對的也不例外。有人反對朝廷舉動,認為違背祖制,不僅助長了孫策的氣焰,還開了一個壞頭,將來稱王稱霸,不把朝廷放在眼裏的人會越來越多。有人反對孫策,認為他有謀逆之心,違背了聖人教誨的忠義之道,言行不一致,是個偽君子。

面對洶湧的輿情,孫策穩如泰山,既不急於自辯清白,也沒有打壓的意思。他按照既定的方針一步步地向前走,最多只是調整一下緩急。

眼下最急的事務自然是防線。天子封他為王,征他入朝主政,都是朝堂上的較量,戰場上雖然風平浪靜,但暗流湧動。曹操、賈詡加官進爵便是明證。益州、並州是關中的兩臂,朝廷的用意再明顯不過,戰爭不僅不會結束,反而會越來越殘酷。

戰爭是燒錢,錢糧是基礎,不能有絲毫大意。秋收結束,各州郡的上計結果陸續送到,孫策封王之後的第一次盤算家底,五年計劃第一年的實施效果陸續展開,大量的財會審計工作需要人主持。孫策拜張纮為首相,負責全面工作,虞翻為計相,主要負責財政,共同主持年終審計,清點家底。

軍事方面,孫策以大將軍開府治事,內設軍師處,以郭嘉為軍師祭酒,下統軍師、參軍數十名,參謀軍事。外設九都督:周瑜督江陵,黃忠督南陽,魯肅督洛陽,呂範督浚儀,紀靈督任城,徐琨督濟南,沈友督北海,太史慈督遼東,甘寧督水師,各委派軍師一人、參軍數人輔佐軍事。此外再設長史一人,由楊修擔任,代表孫策入朝主政,與天子鬥智鬥勇。

軍師府和九都督直接向孫策本人負責,不受州郡限制。軍權是立身之本,任何時候都不能假手於人。

因為沈友的職務變化,孫策又調整了五州刺史,杜畿繼續擔任荊州刺史,陶商任徐州刺史,滿寵正式接任豫州刺史,伊籍接任青州刺史,高柔接任揚州刺史。

一連數日,孫策都忙得不可開交,不是開會協商,就是接見文武,或是勉勵新升官的人,比如伊籍、高柔,或是安撫對職務不太滿意的人,比如陶商。還有一些雖然很重要,但一時半會還沒辦法安排的,他也要接見一下,好讓他們安心做事,比如呂岱、孫河。還有詢問方略,準備上任的,比如楊修。

雖然還沒做皇帝,孫策已經感受到了日理萬機的壓力,身心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