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0章 蔣幹釣魚(第2/2頁)

退一萬步說,就算孫策有不臣之心,而且不可教化,將他征到朝中為官,用朝廷法度來約束他、懲處他,總比派大軍征討他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就算你們實行士家制度,你們就能擊敗孫策嗎?什麽時候才能實現天下太平?既然不能,為什麽不試試其他的辦法?難道你們想養寇自重,把持朝政嗎?

在唾沫橫飛、戰鬥力暴表的老臣面前,楊阜等人節節敗退,只得認輸。

天子也覺得不能直接否決,否則無法向天下人交待,至少要做出從諫如流的姿態。他隨即授意荀彧與蔣幹接觸,商討相關事宜。

……

蔣幹背著手,站在博望苑的廢墟之中,嘴角微挑,似笑非笑。

荀彧與他並肩而立,只是拱著手,垂著眉,面色肅穆,眉宇間縈繞著淡淡的愁緒。數日不見,他的頭發白了不少,連眉心的皺紋都深了許多,三十多歲的人看起來卻像花甲老人。

“令君,你能不能給我一句實話,朝廷征召吳侯入朝,是真心想托付朝政,還是想調虎離山?”

荀彧淡淡地說道:“那你能不能先給我一句實話:吳侯可不可以托付,還是說他就是一頭猛虎?”

“我只能說吳侯可以托付天下萬民,是不是可以托付大漢的社稷,要看大漢如何待他。”蔣幹嘿嘿笑道,滴水不漏。他擡起手,指了指四周的荒草敗屋。“天子行霸道,有秦皇漢武之雄。秦皇殺扶蘇,漢武殺太子,區區吳侯又算得了什麽?更何況本朝大將軍是一個不祥之位,朝廷用心如何,實在讓人很擔心。”

“既然如此,吳侯又何必將趙公的奏疏公布天下?”

蔣幹神情淡淡。“那是趙公的奏疏,並不是吳侯的奏疏。吳侯即使不同意趙公的建議,也不會剝奪他說話的權力。至於吳侯來不來,那要看朝廷有沒有誠意。”

“朝廷接受趙公建議,征吳侯入朝,便是誠意。”

“征吳侯入朝是問罪,還是主政?”

“自然是主政。”

“除了大將軍這個不祥的官職,還有什麽樣具體的權力?”

“大將軍佐天子,掌內外事,還要什麽權力?”

“這麽說,是名副其實的大將軍,而不是徒有其表的大將軍?”

“當然。”

“口說無憑,先給點信心。”

“你要什麽樣的信心?”

“兌現承諾,將吳侯平定幽州的軍功賞了。”不等荀彧說話,蔣幹又道:“陛下當初是如何承諾的,你心裏有數,不要跟我說什麽沒有證據這類的推托之辭。”

荀彧沉默以對。天子當初為了讓孫策陷在幽州,暗示可以封孫策為王,但是誰能想到孫策會這麽快就平定幽州?異姓為王不僅違背祖制,而且是向天下人暗示孫策將走上不臣之路,篡漢是必然結果,暗示著他們之間必然有一場你生我死的較量。在孫策沒有必勝把握的情況下,朝廷這麽做其實有示弱的成分,容易造成朝中大臣的分裂。

可是在表面上,孫策沒有要求封王——天下人不會知道他們今天在這裏的談話——是朝廷主動封王,這裏面的意義就截然不同了。

“蔣子翼,封了王,吳侯真會來嗎?”

“不知道。”蔣幹搖搖頭。“來與不來,要看吳侯對你們的人品有沒有信心。”蔣幹再次環顧四周,從容自若。“畢竟,為了權力,父子都有可能反目,君臣之間又有什麽是不可能的?”他回頭看著荀彧,歪歪嘴角。“再說了,封王是天子之前的承諾,當時並沒有吳侯入朝的條件。一碼歸一碼,前面的賬清了,才有可能談後面還做不做生意,你說對吧?”

荀彧擡起頭,打量著蔣幹,忽然笑了起來,眼神嘲諷。“蔣子翼,你們這是釣魚啊,以入朝為餌,逼朝廷先答應你們的條件。即使朝廷滿足了你們所有的要求,吳侯最後還是有可能不來,對不對?”

蔣幹既不承認,也不否定。“那你是希望吳侯來,還是希望吳侯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