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1章 風波又起(第2/2頁)

孫策瞥了虞翻一眼,有些不解。這件事都已經定了,怎麽虞翻還不服氣?

張纮定計,立都秣陵之後,作為留守長史的虞翻就移駐抹陵,將大部分精力用在新都的營建上。孫策出征的這大半年時間,虞翻走遍了附近的幾個縣,勘察地形,非常辛苦,最後的成果就在這份圖上。

秣陵周邊的經濟發展不錯,方圓百裏之內就有五個縣,三百裏以內則有十多縣,在袁敏主持下,對溧陽、陽羨之間的水利進行改造後,又增了不少土地,能夠支撐起一個陪都的糧食供應。長江在側,能停靠大型船只,對於發展海上貿易有先天優勢。

但虞翻也提了一些意見,主要一點就是這一帶的地形不怎麽好,四面丘陵遍布,不通風,夏天會非常悶熱。都城可以像楚國的金陵邑一樣建在山上,百姓的居住區卻只能建在低塵處。

“主公,臣略通醫術,深知卑濕之處易染疾疫。都城是百姓聚居之地,又有四方商旅,本來就容易傳染疾疫,若是在此立都,疾疫多發,對國運影響極大,不可不察。”

孫策心中一緊。前年那場大疫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可不想自己的都城成為疫情多發之地,哪怕是陪都也不成。況且虞翻也提到的兩點也讓他也不敢掉以輕心。一是秣陵悶熱,這一點他非常清楚,後世的南京是著名的火爐之一。一是影響國運,換句話說,在此立都,國運不久,而據他所知,在南京建都的大部分都國運不昌,幾乎沒有超過百年的,很多只有三四十年,不超過半世紀。

莫非秣陵真的不宜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