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8章 虛驚一場(第2/2頁)

牽招很尷尬。當初決定和太史慈結盟是迫於無奈,本想著鮮卑人實力雄厚,太史慈就算有優勢也有限,到時候還可以再談談條件,至少可以讓太史慈無法直接控制三郡烏桓,沒想到太史慈一戰擊潰闕機,大獲全勝,順勢要求樓班和蘇仆延去述職,儼然以幽州之主自居。

牽招不願去,郭圖卻勸他去。不管他們答應與否,太史慈已經在幽州站穩了腳跟,四戰四捷,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將東部鮮卑打殘了,這樣的武力絕非樓班和蘇仆延所能抵擋的,他們不答應,樓班、蘇仆延也會去,反倒讓太史慈有機可乘。倒不如去白狼山與會,看看形勢,至少能親眼見一見太史慈。

牽招覺得有理,和樓班商量了一下。不出郭圖所料,聽說太史慈大破闕機,樓班根本沒有和太史慈對陣的勇氣,反倒對太史慈欽佩不已,渴望著親眼見見這位傳奇英雄。牽招只好順水推舟,與樓班、蘇仆延一起趕往白狼山。

……

閻志卻沒和他們一起走。他趕到柳城,面見袁靖。

烏延的夫人叫袁柯,是袁靖的從妹,兩人原本關系就不錯,一起和親到草原後,同病相憐,親密更甚從前。袁柯托閻志帶來一封信,向袁靖詳述了最近發生的事,提醒袁靖,袁譚力弱,已經無法控制烏桓人。烏桓人欺善怕惡,絕不敢與孫策對抗,俯首稱臣是遲早的事。好在袁衡是孫策的夫人,袁權又深得孫策寵愛,對她們來說,孫策也不是敵人,反倒比袁譚更可靠。趁著這個機會,促成三郡烏桓依附孫策,她們以後就不會再有什麽危險了。

看完袁柯的信,袁靖嘆惜不已。她雖然沒有遇到袁柯那樣的遭遇,但她能想象得到袁柯那一刻的絕望,能理解她此刻的憤慨。可是事關重大,她沒有輕易表態。

“閻君,你見過吳侯嗎?”

閻志搖搖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由太史都督可以想見吳侯風采,必是當世人傑無疑。”

袁靖打量著閻志。她了解閻氏兄弟的情況,知道他們對孫策沒什麽抵抗力。在籠絡寒門武夫這一點上,袁譚和孫策相比差得太遠,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閻氏兄弟這次立下大功,自然是死心塌地的為孫策效力了。他們未必能像太史慈一樣坐鎮一方,但躋身仕途、建功立業卻沒什麽問題。

“閻君,尊兄是護烏桓校尉,如今又立了大功,烏桓諸部以後還要仰仗他多多照拂。”

閻志笑了,躬身道:“夫人,你有沒有想過,樓班將來有可能像金日磾一樣列於朝廷之上,成為中原名族?”

袁靖眼神微閃。“還請閻君指教。”

閻志再拜,將太史慈的化胡說詳細地解釋了一遍。太史慈奉命坐鎮幽州,絕不僅僅是為了征服,更要化胡為華,將烏桓人變成與漢人一樣知禮守法的百姓,從根本上解決邊患,烏桓人也好,漢人也罷,都能安居樂業,不分彼此。

袁靖靜靜地聽著,臉色很平靜,眼神中卻多了幾分驚訝。她是袁氏之女,從小到大都受人尊敬,如今卻和胡人生活在一起,穿著粗劣的胡服,還被迫按照烏桓人的習俗先嫁蹋頓,再嫁樓班,要說心裏不後悔,那是騙人的,只不過她知道高門女子的婚姻從來不能自主,打落了牙也只能往肚裏咽。如今有機會重為華夏衣冠,她自然是求之不得。

但她心裏很清楚,遼西烏桓是三郡烏桓中實力最強的,只要遼西烏桓低了頭,三郡烏桓就和袁譚沒什麽關系了,袁紹當初的設想也就宣告全盤失敗。孫策也許寵愛袁權、袁衡姊妹,但他鼎立新朝後,袁氏最多只是外戚,而外戚從來都不會長久。從長遠來看,自然不如袁譚問鼎天下對袁氏有利。

但袁譚能夠成功嗎?

袁靖遲疑不決。她聽過孫策的很多事,但她沒見過孫策,也不覺得他一定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歷史上先勝後敗的例子不在少數。太史慈連戰連勝,只是戰場上的勝利。能不能將這個勝利維持住,化胡能不能成功,還取決於戰場以外的很多因素。

見袁靖遲遲不表態,閻志心中明白。“夫人,我言辭笨拙,可能有些解釋不清,太史都督就在白狼山,我幽州名士田子泰也在,你若有什麽疑問,不妨寫封信向他請教,或者請他親自來一趟。”

袁靖吃了一驚。“田君子泰也在白狼山?”

閻志笑著點點頭。他就知道袁靖不會相信他,卻一定會相信田疇。

袁靖沒有再猶豫,斂容施禮。“我當親赴白狼山,當面向田君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