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章 攻心為上(第2/2頁)

太史慈和田疇商量對策,向田疇請教遼西烏桓的情況。

白狼山屬遼西烏桓的牧地。遼西烏桓有五千余落,是三郡烏桓中實力最強的,一向是三郡烏桓的首領。故中山太守張純曾與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合作,自稱彌天安定王,抄掠邊境,甚至一度進入青徐,連公孫瓚都無法抵擋。後來劉虞為幽州牧,募胡人斬殺張純,恰好丘力居又病死,幽州才算安定下來。丘力居死後由蹋頓主事,蹋頓去年戰死官渡,遼西烏桓一時失去了強有力的統治者,如今威勢不振,偏偏又擁有最好的牧場,闕機打他們的主意也算是個聰明的選擇。

“子泰,依你之見,我該怎麽做?”太史慈聽完田疇的介紹,不緊不慢地問道。

田疇思索片刻。“都督,以利害論,遼西烏桓實力雄厚,又與袁氏關系過密。如今蹋頓陣亡,遼西烏桓群龍無首,被鮮卑人襲擊,損失必重,對都督來說並非壞事。可是從道義論,遼西烏桓與鮮卑人不同,他們接受了朝廷的封拜,就算依附袁氏,還是我漢人的附庸。如今都督奉吳侯之命節制幽州,遼西烏桓也是都督要爭取的對象,如果任憑他們被鮮卑人屠戮,難免會讓人失望。”

太史慈點了點頭。“子泰說得沒錯,遼西烏桓附逆有罪,依法懲處便是,置之不理絕非解決之道。我們去追闕機,擊敗他,順便讓烏桓人看看誰才是幽州的主人。”

田疇看了太史慈一眼,將沒說完的話又咽了回去。他本來擔心太史慈會借鮮卑人的刀重創烏桓人,這雖然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萬一闕機得手,搶到了足夠的牛羊,甚至迫使烏桓人為他們而戰,太史慈就要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對太史慈而言絕非好消息。但他沒想到太史慈會這麽容易的接受了他的建議,而且想得比他還遠,還要大膽,一時大出意外。

太史慈心裏究竟是怎麽想的,他並不清楚,但太史慈的勇氣和自信讓他自愧不如。

“子泰兄,化胡為華,穩定幽州,是一項百年大計,也是吳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你是幽州人,通曉胡事,又有見識,此次出征有你相助,我受益良多,此戰結束,我想請你為使者去見吳侯,還望子泰兄不要推辭。”

田疇心中一動。太史慈讓他去見孫策,自然不是簡單的見一面,而是讓他去匯報戰功。這向來是一件美差,沒有一個君主會薄待報功的使者,況且太史慈深受孫策器重,就算是看在太史慈的面子上,孫策也不會虧待他。

“多謝都督美意。只不過……”田疇很是糾結。他雖然對名利不甚看重,並不指望在孫策麾下做官,但他對太史慈的欣賞非常感激,能和太史慈這樣的人相交是難得的機遇。“我不好仕宦,無意仕途,若非劉牧賞識,張使君相邀,我也不會在這裏。如今有都督坐鎮幽州,幽州太平可期,我還是想回去讀書耕地,做一個普通人。”

太史慈笑了起來,探身拍拍田疇的肩膀。“子泰兄,你性情高潔,我是知道的,絕不敢勉強你為吏。只是幽州漢胡雜居,情況復雜,若無子泰兄這樣的智者引導,縱使有鐵騎千群,終究也只是一時威風,難以長久。請你去見吳侯,也正是希望你能領略吳侯意旨,互通有無,共同為穩定幽州獻計。子泰兄,你與吳侯見過面,應該知道吳侯志向遠大,說句臣子不該說的話,改朝換代,一姓之富貴絕非他最在意的事,他要建的是千秋功業。勉強比之,當如漢武尊儒,影響的不僅是幾十年的興亡,更是我華夏衣冠的未來。你既是讀書人,傳聖人之業,豈能置身事外?”

田疇心動不已,半晌無語。他看看太史慈,幾次想開口拒絕,卻怎麽也說不出口。太史慈說到了他的心裏,他可以拒絕官職,但他無法拒絕這樣的機會,身為讀書人,從來就不可能真正的出世,立德立功立言,總要做點什麽才行。可是就此為孫策效力,又未免對不起張則。

見田疇糾結,太史慈哈哈一笑。“子泰兄,你放心,如果你一心歸隱,我絕不勉強。只是希望子泰兄給我一個機會,也給吳侯一個機會。”

田疇松了一口氣,躬身答應。“喏,多謝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