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6章 各抒己見(第2/2頁)

“君侯,行軍作戰,以正合,以奇勝,不能完全用算學來計算的。”

“作軍作戰的確不能完全有算學來計算,但一味用奇,也無異於自投險地。用奇,就意味著將成功與否的決定權交到對手手裏。對手犯錯了,你就有機會取勝。如果對手沒犯錯,你很可能就一頭鉆進了對方的陷阱。這是賭徒心理,輸了就想來把大的,豈不知這很可能就是莊家給你下的套。”

龐統舔了舔嘴唇,沒敢再吭聲。孫策批評他,他無話可說,何況還是在郭嘉不在場的情況下,已經給他留面子了。

“輸不可怕,輸不起才可怕。”孫策既像是安慰龐統,又像是警告自己。

“喏。”

“去把孔明他們叫來。”

龐統應了一聲,起身去了。孫策拍拍額頭,有些頭大。眼前形勢比當年徐榮率部侵入南陽還要緊張,至少他身邊沒有這麽多聲音,一心一意的對付徐榮就行了。哪像現在這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既有可能是算計對手,也有可能是算計同僚,一時一刻也不敢放松。

時間不長,郭嘉回來了,龐統也帶著諸葛亮、陸議等人來了。甘梅、劉和見狀,識趣的自行回艙,以免耽誤孫策等人議事。孫策叫住甘梅,讓她通知孫尚香來旁聽。這種兩難困境下的討論最能體現各人的才智,對每一個參與者都是難得的機會。

看到眼前一張張臉,孫策莫名的心安了很多。我有這麽多精英,還能對付不了公孫度?縱使有郭圖、許攸相助,公孫度也插翅難飛,最大的價值也就是一塊磨刀石罷了。

過了一會兒,孫尚香趕來了,衣裳整齊,應該還沒睡。不用孫策吩咐,她和孫翊兩人站在孫策身後,向郭嘉等人依次行禮。

等眾人打過招呼,孫策讓郭嘉將軍議的結果說了一遍,便讓眾人自言發由。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參與了討論,至少是旁聽,這麽做除了讓孫尚香了解一下情況之外,也有整理思緒的作用,將範圍限定在兩個可行性最大的方案之中,不再涉及其他可行性太小的方案。

各人陸續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諸葛亮、楊儀支持正面作戰。他們認為,雖說雙方兵力相差懸殊,但雙方的戰力差距並不大,陣而後戰,以正兵破敵,是己方的優勢。揚長避短,才是正途。且沓氏就在附近,即使公孫度圍得水泄不通,雙方交戰的戰鼓聲他總是擋不住的,城裏的將士知道孫策正在進攻,自然會有守城的信心,力保城池不失。在必要的時候,還有機會內外夾擊。如果截擊糧道,一來容易造成兵力分散,二來可能被騎兵突襲,反不如正面突擊來得穩妥。

朱然支持截擊糧道。沓氏周圍山嶺多,易守難攻,如果正面突擊,傷亡必然不小。選擇合適的地形截擊糧道,可以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戰場。從襄平到沓氏有千裏之遙,總能找到合適的。

龐統襲擊襄平的建議被否決後,也選擇支持截擊糧道。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往來辯駁,互不相讓。

諸葛亮說,沓氏周邊雖然山嶺多,但我們相對熟悉,中伏的可能性最小,而且山地戰正是我軍所長,當然是正面突擊更有利。朱然則說,沓氏周圍的山嶺坡度有限,利於防守,還有利於騎兵的加速,公孫度擁有騎兵優勢,他居高臨下,用騎兵沖擊步卒,就算我軍擅長山地戰也未必擋得住。諸葛亮又說,山坡雖然利於騎兵加速,但他們能下不能上,只要做好防範措施,反倒是個誘敵的機會。如果搶到足夠的戰馬,就能平衡公孫度的騎兵優勢。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得不可開交。

孫尚香俯在孫策耳邊,悄悄地說道:“大兄,伯言為什麽一直不說話?”

孫策也注意到了,陸議一直沒吭聲,神情平靜。他雖然名議,但主動開口的機會並不多,尤其是上次回吳郡過年之後,越發沉穩了。

孫策擡起手,示意吵得正兇的諸葛亮和朱然都停一停,點了陸議的名字。“伯言,你支持哪個方案?”

陸議不慌不忙的拱拱手。“君侯,我兩個都支持。”

“兩個都支持?”

“是的,我覺得都可以嘗試一下。祭酒常說,計當因人而設,我們對公孫度了解有限,現在很難做出針對性的方案,所有的方案只是有所準備而已,不可能是萬全之策,與其在這兒爭論,不如在實戰中揣摩,分析公孫度的用兵習慣,了解遼東將士的優劣,也許可以從中發現破綻。這次攻取沓氏本來就是嘗試,得失在所難免,不必急於一戰見分曉。”

眾人恍然,紛紛表示贊同。孫尚香趴在孫策的肩膀上,得意地笑道:“怎麽樣,還是伯言最厲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