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1章 兩面三刀(第2/2頁)

劉備覺得關靖說得有理,但他還是不放心。他們做不到,不代表孫策和太史慈做不到。比如趁著朝廷對袁譚態度不明的機會迫使張則低頭,他們就沒想到。

那個諸葛亮……真是可惜了。

劉備和關靖商量了一路,還沒等回到安次城,就派簡雍趕去薊縣,和張則密談。

……

張則心情很低落。

田疇與孫策見了一面,什麽事也沒談成,卻被孫策搶白了一頓。雖然田疇沒有直接轉述孫策的話,但張則久在仕宦,猜得到田疇遭受了什麽樣的屈辱。

孫策的眼裏本來就沒有自己這個幽州刺史,他委任公孫續、公孫範和太史慈為官根本沒有和他商量,甚至連通知都沒有。事實上,他也控制不了。公孫度割據遼東三郡,他無可奈何。袁譚搶占涿郡,他無可奈何。劉備搶占安次,他也無可奈何。如今孫策一下子搶走三個郡國,他同樣無可奈何。

他這個幽州刺史只剩下一個名頭,連幽州世家都不怎麽看得起他。只不過幽州世家損失太大,不得不互相扶持,借著朝廷的名義以自保。

見到簡雍,張則很驚訝。簡雍也不隱瞞,將劉備與孫策見面的經過大致說了一遍。孫策不希望袁譚占據涿郡,自己又無力奪取,所以希望劉備能夠控制涿郡。涿郡是劉備的本郡,他不能容忍袁譚控制,所以有心與孫策合作,希望能得到使君的支持。

張則倒不怎麽意外,他和田疇商量了一下,很快就答應了劉備的要求。劉和已經死了,劉虞的舊恩也還了,現在更該考慮朝廷的利益。如果能迫使袁譚向朝廷稱臣,多少對朝廷有所助益。劉備雖然野心勃勃,但他能力有限,就算控制了半個幽州也沒資格割據一方,至少名義上還是要承認朝廷正朔的。

張則也提出了一個要求:劉備控制涿郡後,他要保證漁陽、涿郡的賦稅如數上繳朝廷,朝廷如果有戰事,劉備還要再派一些騎兵去助陣。如果劉備答應這一條,他可以上疏朝廷,讓劉備名正言順的控制諸郡。

簡雍大喜過望,立刻回報劉備。劉備收到消息,感慨不已。他身在幽州,卻看不破這其中的謎局,還要孫策來提醒一下。沒有高明的謀士,縱有關張趙這樣的萬人敵,終究還是難成大器啊。

劉備借著這個機會,親自趕到薊縣和張則見面,商量聯手將袁譚趕出幽州的事。公務之余,他親自拜訪張則身邊的掾吏,想和他們拉近關系,尤其是田疇。但他被田疇拒絕了。田疇說,我是一個閑散的人,等此間事了,我就進山歸隱,幫不了你。不過只要府君存仁義,行善政,幽州人會支持你的。

劉備碰了一個軟釘了,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唯唯而退。不過他也不是一點收獲都沒有,還是有人願意和他結交的,比如閻柔、閻志兄弟。

閻柔就是廣陽人,年少時失落胡人之中,通曉胡人風俗,劉虞死後,他被鮮於輔等人請來擔任烏丸司馬,聯絡烏桓人、鮮卑人,打算為劉虞報仇。年前一戰,劉和、公孫瓚同歸於盡,鮮於輔等人陣亡,他們後來復盤,也意識到自己被劉和坑了,因此心灰意冷,再不提報仇之事,只想著為自己謀些功業。張則這個幽州刺史已經只剩下空名,如今幽州還有些實力的就是公孫度和劉備,劉備主動示好,他們也就順水推舟,接受了劉備的邀請,與劉備觥籌交錯,稱兄道弟起來。

借著這個機會,劉備“無意”中透露了一些太史慈的情況,太史慈是孫策的大將,他任遼西太守就是孫策打入幽州的一根楔子,而且公孫續曾在孫策麾下為質子,他現在就是孫策的爪牙,有公孫續、公孫範相助,孫策圖謀幽州之意甚明,劉備對此表示很擔憂。聽孫策那口氣,似乎太史慈今年冬天就有可能對草原發動攻勢。孫策之前就發布過殺胡令,對與胡人有來往的也一向沒什麽好印象。

閻柔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