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7章 廢物(第2/2頁)

“如果打一個粗淺的比方,中原是胸腹,柔軟細膩,有最肥沃的土地,能養活更多的人,幽州則是皮骨,風吹日曬,粗糙如石,有最冷的風,有最堅忍的百姓。自古以來,燕趙並稱,燕山與太行相連,擋住了草原上的胡人,才有了中原的安定。如果幽州淪陷,胡馬越過燕山,進入冀州,飲馬黃河,則中原塗炭,良田荒蕪,太平不可期矣。”

孫策不置可否。關靖這話說得有道理,但他不僅是在說天下大勢,更是在提醒幽州落入袁譚手中的危險更甚於掌握在劉備手中,畢竟和草原上胡人關系好的是袁譚,而不是劉備。

“但幽州苦寒,耕地有限,不能自給,又時時與胡人交戰,歷任刺史、太守死於公事的數不勝數,烈士前仆後繼,幽州幾乎家家有為國守邊而亡之人,損失不可謂不大,耕種也必然受影響。中原安定,還能割青徐二州的賦稅以補充,蟻賊四起,青州荒殘,徐州半廢,幽州如斷糧之戰士,雖有一腔熱血,卻支持不了太久。君侯奉詔巡邊,安定八州,救民於水火,此誠陛下之英明,幽州之大幸。”

孫策無聲地笑了起來。“長史所言,的確有理,只不過答非所問。”

關靖尷尬地拱拱手。“還請君侯指教。”

“幽州是北疆門戶,不能須臾有失,從中原割賦稅以補充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不過這賦稅是用來守邊的,不是用來賞賜胡人的,你說是不是?”

關靖點頭贊同。“君侯所言甚是,當初公孫伯珪與劉使君不睦,就是因為征撫的理念不合。”

“公孫伯珪一心殺賊,但幽州人卻沒幾個支持他的,鮮於輔、田疇等人都支持劉虞,這是何道理?似乎與你所說的不太吻合啊。”

“這個……”關靖瞥了孫策身後的公孫續一眼,欲言又止,顯然是對公孫瓚的有些做法不敢苟同,但又不便當著公孫續的面說得太直白。

“公孫伯珪戰歿,劉玄德接收了他的舊部,我想問的是他對胡人持何種態度?是效劉虞故技,隱忍退讓,割肉飼狼,還是繼公孫伯珪未竟之事業,與胡人血戰到底?”

關靖沉吟不答。這是一個坑。如果劉備學劉虞走安撫的路子,孫策顯然不會承認。可若是說劉備學公孫瓚,繼續征討胡人,這恐怕也不行,公孫瓚就是眼前的例子,劉備是不可能明知行不通還要往前走的。

“君侯,恕我直言,與胡人作戰不同於中原,以公孫伯珪之勇武尚且步履維艱,何況劉府君立足未穩?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正因為如此,君侯的幫助才不可或缺……”

“難道劉玄德連公孫度都不如?”孫策打斷了關靖,接著又問了一句:“他連自己的家鄉都守不住,我怎麽能相信他守住幽州?我怎麽知道辛辛苦苦送來的糧食不會落入其他人的手中?”

關靖無言以對。

“煩請長史帶句話,他若有心,不用帶著三千騎來迎我,我不在乎。三千騎算什麽,我在官渡時面對袁紹一萬騎,一樣擊而破之。我倒是希望他能帶一個收復涿郡的計劃來,讓我相信他有坐鎮一方的能力。若他沒有,那我就親自動手。”他端起茶杯,毫不掩飾眼中的鄙視。“青徐糧食再多,也不養廢物。”

關靖面紅耳赤,如坐針氈。

“還有一件事有勞長史。”

“請君侯吩咐。”

“請代我向益德問好,讓他保養好丈八蛇矛,不要生銹了,將來還要用。”

關靖眼神微閃。“還有嗎?”

孫策明白他的意思。“還有就是趙子龍,雖未謀面,傾慕已久,希望很快就有機會和他並肩作戰。”

關靖看著孫策不說話。孫策微微一笑,神情狡黠。“雲長那兒就不勞煩你了,一來他不喜歡你們這些讀書人,二來我有幾句私己話要當面對他說,不足為外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