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2章 邯鄲學步(第2/2頁)

“大漢四百年,積弊甚深,但最大的痼疾是什麽?有兩項可能逃不掉,一是處士橫議,讀書人行事偏激,一是土地兼並,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前一項就算了,幽州沒幾個讀書人,可是後一項,幽州也不例外吧?黃巾八州並起,幽州居其一。玄德學我練兵屯田,可是他如何處置幽州世家的?當初在豫州任兵曹從事,對付的就是豫州世家,應該說是輕車熟路,怎麽到了幽州就只記得屯田練兵,反把這最重要的事忘了?”

簡雍笑道:“君侯有所不知,幽州不比豫州,稱得上世家二字的實在有限,自然不必大動幹戈。”

孫策微微一笑。“如果我記得不錯,鮮於輔就是漁陽人吧?”

簡雍笑得有些尷尬。

“憲和,恕我直言,這就是玄德只能在漁陽稱雄的原因。他是涿郡人,可涿郡世家何嘗把他當人?依我看,他就安心做個漁陽太守吧,涿郡不是他能吞得下的。”

簡雍無言以對。孫策的話雖然說得難聽,卻是一針見血。劉備為什麽不接受張則的建議,趁袁譚立足未穩搶占涿郡?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一是擔心損失太大,被張則撿了便宜,二是涿郡人根本不支持他。除了劉氏親族,也就是他和張飛願意支持劉備,比如涿縣大族毛氏就不理劉備,劉備的師門盧氏也是如此,劉備派人去請盧毓,盧毓就是不理他,連門都沒讓他進。

孫策說得沒錯,劉備只學了個皮毛,沒學到精髓。

……

太史慈的家在縣城外的一座小山上,雖然偏僻,卻很幽靜。大概是因為孔融任青州刺史時比較關照,時常派人來問候,路修整得還不錯。這兩年太史慈在濟南、平原作戰,也隔三岔五地派人回來看望,附近的鄰居都已經適應了他們家門前常有車馬出現。

只是今天的車馬未免多了些,所以鄰居們紛紛出門觀望,猜測著太史家又來了什麽樣的貴客。

孫策下了車,在太史慈的陪同下上了山,來到茅屋前,見太史慈的母親黃夫人站在門前,加快腳步,上前行禮。

“小子富春孫策,見過夫人。”

黃夫人吃了一驚,趕緊還禮。“君侯駕臨,民婦未能遠迎,死罪死罪。”

“夫人言重了。我與子義雖是君臣,亦是知音,今日冒昧來見,還望夫人莫怪。”

“豈敢,豈敢。”黃夫人含笑打量了孫策兩眼,見孫策相貌堂堂,身材高大,不怒自威,笑容卻燦爛如鄰家少年,讓人一見輒喜。“君侯果然是少年英雄,我兒能為君侯驅馳,不負平生。”

“哈哈……”孫策朗聲大笑,拱手道:“夫人,這是我最希望聽到的贊語,我就卻之不恭了。”

被孫策的笑聲感染,黃夫人也笑出聲來。她從孫策身上看不到一絲傲慢和自矜,而且不是那種裝出來的平易近人,如沐春風。

孫策隨即讓甘梅、劉和等人上前拜見。既是登堂見母,如通家之好,這都是例行禮儀,更何況今天還有讓黃夫人挑媳婦的任務。黃夫人對甘梅、甄宓都很客氣,但也只是客氣而已,看到劉和時卻與眾不同,堅持行了大禮。孫策也沒攔著,劉和的長公主身份對他來說無所謂,對太史慈母女卻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承認了長公主的身份,她的陪嫁宮女才不是普通婢女,官宦出身才有意義,才配得上太史慈的身份。

劉和隨即讓越舞等人依次上前拜見,讓黃夫人一一過目。在此之前,黃夫人已經了解了情況,也屬意其中數人,今天見面做最後確定。孫策也和劉和確認過願意嫁給太史慈的人,那幾個意願不是很強的都留在船上,沒有上來,以免尷尬。

黃夫人年近半百,早就盼著抱孫子了,一直未能如願。為了這個原因,她在鄰居們面前都擡不起頭來。突然看到這麽多花枝招展的女子站在自己面前,隨便自己挑,雖然臉上還算平靜,心裏卻樂開了花。看看這個也不錯,看看那個也不錯,險些挑花了眼。

費了半天功夫,黃夫人最後挑了兩人,一個是出身京兆杜氏的杜文倩,另一個是出身扶風馬氏的馬雲禮。不得不說,黃夫人的眼光很毒,這兩個人除了出身不錯,相貌、身材出眾之外,更是難得的穩重。杜文倩和杜畿同宗,祖父輩都做過官,馬雲禮和馬雲祿是平輩,雖是扶風馬氏支庶,卻比馬雲祿的血統更純正,一舉一動都有大家閨秀的教養,往那兒一站就有正妻的範兒。

挑著這兩人,黃夫人非常滿意,舍不得讓她們做妾,便與劉和商量,讓太史慈娶馬雲禮為正妻,杜文倩為平妻,擇吉日成親。

劉和求之不得,征求了孫策的意見後,一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