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8章 青蓋(第2/2頁)

孫策心中一動,叫過朱然,讓他請簡雍過來。朱然去了,對簡雍說了幾句,簡雍擡頭向這邊看了看,推開侍從,套上絲履,提著衣擺,大步流星的走了過來,跌跌撞撞,孫策非常擔心他會摔個大馬趴。好在簡雍身體不錯,很快適應了松軟的沙灘,總算沒有摔倒,只是衣擺和鞋襪、褲腿都被水浸濕了,看起來有些狼狽。來到孫策面前,他刻意低著頭,不去看孫策頭頂當太陽傘用的青蓋。

“憲和,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過了成山角,你該起程回幽州了吧?”

簡雍苦笑。“君侯,我該如何回復劉府君?”

“你對玄德說,我很快就會去拜訪他,讓他準備好接待就是了。數年不見,我很想看看他最近有什麽樣的長進。”

簡雍的臉頰抽搐了兩下,終於擡起頭,看著孫策頭頂的青蓋。“承蒙君侯指點,劉府君稍有進益,可是比起君侯來,他望塵莫及,絕不敢與君侯為敵。還望君侯明察。公孫伯珪之死的確與他無關,這一點關靖等人都可以做證。公孫伯珪出城之前,府君還派人苦諫,請他慎重,奈何……”

簡雍嘆了一口氣,攤攤手,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他跟孫策一路,孫策一直不肯見他,如今好容易見他了,卻還是這麽殺氣騰騰。他如果帶著這樣的消息回去,劉備就沒安生日子過了。“劉府君是幽州人,他不會希望幽州開戰,他志向也有限,只想守護家園,絕無挑戰君侯之意。”

孫策看著眼前的美景,雲淡風輕。“既然如此,那就讓他上書朝廷請罪,然後退回漁陽,不準踏足廣陽一步。公孫伯珪是他的同門師兄,他占了公孫伯珪的地盤,接收了公孫伯珪的人馬,卻不為公孫伯珪討還公道,這算怎麽回事?他不敢,我來。”

簡雍無言以對。他明知孫策是借題發揮,打著為公孫瓚報仇的名義圖謀幽州,但他卻沒辦法阻止。孫策有強橫的實力,朝廷都無可奈何,只得賦予他節制八州的權力,食邑一郡,雖然沒有封王,實際上已經是王,連王者專用的青蓋都讓他用了,封王也是遲早的事。

劉備能怎麽辦?如果按照簡雍的建議,當然是臣服。既然孫策平定天下是遲早的事,那晚服不如早服,早服至少可以保住現有的地盤,將來不失州郡。但他同樣清楚,劉備不會甘心。好容易立穩腳跟,現在又吞下了公孫瓚的人馬,還有望拿下半個幽州,他如何肯在這個時候服軟?

如果他是這樣的人,幾年前就這麽幹了,何至於等到現在。

簡雍沉默良久,拱手再拜。“既然君侯之意已決,雍便如此回復劉府君。臨行之際,有一逆耳忠言,還請君侯留意一二。”

“憲和直言無妨。”

“君侯英明,數年間崛起山東,掩有五州,如今又兵臨鄙州,巨艦雄師,良臣猛將,非鄙州所能敵。不過鄙州乃大漢北疆門戶,自召公分封於此便為中原守邊,至今千年矣。民風質樸,服於德而不服力,雖知不敵,亦號呼而鬥。君侯持天子詔,巡視鄙州,撫育萬民,鄙州自然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君侯恃力而征,不罪而誅,則鄙州百姓必不敢苟從,只能背水一戰,效田橫故事。”

簡雍躬身再拜。“還請君侯三思。”

孫策回頭瞅了簡雍一眼,哈哈大笑。他轉過身來,拍拍簡雍的肩膀。“憲和,你的確有一副好唇吻,可惜說錯了一點,劉玄德代表不了幽州人。相反,他是幽州人鄙視的寒門。背水一戰,效田橫故事?你先湊足五百人給我看看。蕭縣一戰,他狼狽而逃的時候有五百人嗎?還是說現在出息了,終於湊夠五百了?”

簡雍面紅耳赤,無地自容。

“對了,還有一件事,我一直想問你,上次他把妻兒丟在沼澤裏,自己逃命。這麽多年過去了,可曾重新娶妻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三十大幾的人了,連兒子都沒有,折騰個什麽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