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0章 舊事重提(第2/2頁)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真正有見識的官員都知道涼州不可棄,最典型的就是虞詡。荀彧也反對棄涼,所以這次天子堅持要平定涼州,他便順手推舟,支持天子的建議,既延續了安定涼州的策略,又消除了天子西征的阻力。有了涼州世家的支持,西征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涼州邊畢竟是邊鄙之地,民風粗野,即使是世家子弟也大多沾染羌人習氣,好勇鬥狠,與崇尚文化的關東人格格不入,屢有沖突。不僅如此,涼州人內部也不怎麽和平,郭立與馬超的沖突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涼州人無法抱團,朝廷才有可能從中制衡。壞處是治安因此大壞,執金吾王斌焦頭爛額,已經來找過他好幾次了。

“仲儒,你有什麽好辦法?”

“令君還記得之前有一個比武大會嗎?”

荀彧眼睛一亮。他當然記得比武大會,比武大會是孫策提出來的,馬超、閻行去南陽找孫策比武,結果孫策提出一個比武大會,後來不了了之,朝廷也打算辦,借以選拔名將,但當時的重心是關東人,關東人對此沒什麽興趣,應者寥寥,也就一直沒辦成。衛覬此刻提出這個建議,荀彧覺得可行,與其讓那些涼州人私鬥,不如舉辦一個比武大會,讓他們公開比武,既能控制傷亡,也能從中選拔一些勇士、良將,充實到禁軍之中。

孫策有講武堂,關中一直沒有學習,將領的素養終究是個薄弱環節,如果能以比武大會選擇作為彌補,也不失為一救急之法。關西尚武之風濃烈,習武之人數不勝數,就連女子都有不少人通曉武藝,從中選拔一些可用之人,封以官職,讓他們統領作戰,為天子爪牙,亦是一良策。

荀彧示意衛覬入座,商談比武大會的流程和科目,武人比武可不是書生論道,弄不好會出人命的。除此之外,比武的目的是選拔將領,這涉及到兵權,不能掉以輕心,如何將這次比武大會辦成一個對朝廷有利,對增強天子實力有利,而不是為他人做嫁衣,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衛覬提了幾點意見:一是要保證安全,可以利用比武大會分化涼州,但不能出人命,矛盾激化對朝廷局面不利;二是不僅要考武藝,還要考兵法,分作兩途,武藝好而兵法差的可以加入虎賁軍,作為天子近衛,兵法好的可以加入南軍,統領人馬,如果能發現武藝與兵法兼得的,那就視家世與對朝廷的忠誠與否提拔;三是選拔一部分少年為郎官,隨天子一起習武練兵,由皇甫嵩授以兵法,將來長成,再安排到諸軍統兵。如此一來,三五年內,天子就能擁有一批忠誠之士,不必再倚重韓遂、馬騰。

荀彧聽完,笑了笑。“伯儒,你還少說了一個。”

“還請令君指教。”

“為女子單列一組,從中挑選一些才貌與武藝兼得的女子,組成女軍。其中德容俱佳者可選入宮掖,為天子妃,以廣皇室血脈。天子已經十六歲了,只有呂貴人、伏貴人是不夠的。孫策有妾數人,天子總不能比孫策還少。”

衛覬笑著點點頭。“令君說得有理。”

兩人反復商量,擬了一個草案,荀彧帶著草案去見天子。天子正準備派人找荀彧,見荀彧來了,連忙將他迎到殿上。聽完荀彧的建議,天子連聲誇贊。荀彧不願掠人之美,告訴天子這是衛覬的建議,天子記得衛覬,哈哈大笑。

“此人是可用之材。”他想了想,又道:“出將才的不僅是涼州,並州也出將才,如今涼州人陸續入朝,是不是該征辟一些並州人以平衡之?”

“征辟並州人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怕時間來不及。”

“無妨,現在有時間。”天子把趙溫與孫策談判不順利,劉曄建議以封王為誘餌,引孫策擊幽州的計劃說了一遍。他擔心荀彧不高興,再三表示這只是計劃,還沒有確定,正準備與荀彧商量呢。

荀彧靜靜地聽完,點點頭。“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