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章 王朗

孫策站在將台之上,觀看將士們操練陣法。

這些都是官渡之戰後新補充的士卒,經過半年多的訓練已經初具規模,距離精銳只缺幾次大戰。但孫策並不想立刻將這些子弟兵拉上戰場淬煉。江東人口不如中原,精壯損失過多會動搖他的根基,傷亡撫恤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迫使他慎重對待每一次戰事,不敢掉以輕心。

張纮從遠處走來,來到將台之下,停住腳步。孫策打了個手勢,示意他上來。張纮這才上了將台,站在孫策身後,盡可能不讓將台下正在演練的將士看到他的身影,然後將陪趙溫遊覽的經過說了一遍。

孫策靜靜地聽著,沒有做任何評價。等張纮說完,他側了側身。

“先生,讓趙溫隨你回南陽吧,讓他慢慢想。”

“喏。”張纮應了一聲,又道:“將軍準備去青徐嗎?”

孫策點點頭。“青徐損失比較大,要盡快恢復,我要去看看。這幾年很關鍵,能不戰則不戰,能小戰不大戰,等家底厚實些再戰不遲。荊州的事就托付給先生和公瑾。”

張纮躬身領命。“將軍離開吳郡,誰統兵鎮守江東?”

“我想將阿舅調回來,先生以為如何?”

“吳九江是將軍的阿舅,信任自然是沒有問題,但他為人仁厚,若有人托請,怕是不能拒絕。”

孫策點了點頭。他也擔心這個問題。吳景是自己的舅舅,信任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他是個老好人,如果宗族故舊有什麽托請,他未必抹得下臉拒絕。久而久之,江東可能會被這些親戚搞得一塌糟。也正因為此,他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做出決定,還是要和張纮商量。

“先生可有合適的人選?”

“杜伯侯,滿伯寧,二者選一。依資歷和政績,杜伯侯更適合。荊州世家豪強也整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事留給其他人處理也可以。”

孫策點點頭。杜畿也是他計劃中的人選,滿寵當然也是,但豫州的事還沒處理完,這時候調離滿寵並不合適。“那誰來接任荊州刺史,先生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將軍還記得王朗嗎?”

“他?”孫策皺了皺眉。他對王朗的印象並不好。

“將軍,王朗是個讀書人,可能有點迂腐,但他並不是一個奸惡之人,能力不如杜伯侯也無妨,為他配備幾個幹吏就是了。將軍要重整徐州,首先要從收拾人心開始。王朗是陶謙安排給陶應的心腹,將軍不將他調離,如何能掌控徐州?”

孫策權衡了片刻,點點頭。“先生說得有理,那就這麽辦。”

……

正月末,孫策起程離開太湖,樓船沿松江東行入海,又沿著海岸線一路北行。中途,在一個風平浪靜的晴天,他又演示了一次樓船在海平面上漸次消失的情景,讓隨行的軍謀處親眼見證了一番。這些年輕人都是他將來的倚仗,讓他們有點直觀的認識非常有意義。

十余天後,船到江都。陶應趕來迎接,王朗也在隨從之中。陶應主持下邳、廣陵兩郡事務,王朗作為他的得力助手,實際上擔任了下邳相的職務。不過他這個下邳相做得並不舒心,他學問很好,道德也不錯,剿匪卻非其所長,比陶應還要差一大截,所以他的任務就是鎮守後方,為陶應籌集糧食。

見到孫策時,王朗臉色很憔悴。決定了要調王朗為荊州刺史後,孫策就詳細了解了王朗的情況,對他此刻的心情一清二楚。這些讀書人擅長的是教化,不是治亂,在治世,他們如魚得水,可以安安穩穩,一路直到公卿,在亂世,他們的作用非常有限,在生存和道義之間依違不定,心理上也備受煎熬。

“王君辛苦了。”孫策欠了欠身,臉上卻帶著一絲調侃的笑意。“仲允對我說了,沒有王君的配合,他簡直手足無措。”

王朗很尷尬。“將軍謬贊,愧不敢當。朗本書生,不諳案牘之務,蒙故使君所托,不敢有辭。如今將軍親臨青徐,朗終於可以卸任了。”

陶應吃了一驚。“景興兄,你要請辭?”

王朗看看陶應,很是無語。陶應的反應也太慢了,孫策本人親臨徐州,你們兄弟還要分割徐州嗎?他躬身施禮。“府君有所不知,我年前收到師門之邀,只是下邳尚未安定,不敢有辭。如今孫將軍臨鄙州,太平可期,我也可以放心了。”

孫策也有些驚訝。“王兄的師門是哪一家?”

王朗擡起頭,不緊不慢地說道:“弘農楊家,故太尉伯獻公是我的授業恩師。”

孫策啞然失笑,心裏卻繃起一根弦。楊彪約王朗去幹什麽?研究學問還是拉幫結派?弘農楊家、汝南袁氏,這是大漢唯二的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這些人如果集結起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勢力。再和袁衡、袁權綁在一起,這就有點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