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章 三管齊下(第2/2頁)

時不我待,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但選擇依然困難。是立刻和孫策開戰,還是再緩一緩?立刻宣戰,孫策不僅將拒交五州賦稅,甚至連楊彪那三億錢都有可能拒付。再緩一緩,那就必須對孫策讓步,對官渡之戰的結果做出判斷,尤其是對袁紹蓋棺論定,否則孫策不會給錢。這樣一來,袁譚的支持恐怕要落空。

幾個人商量來商量去,意見發生了分歧。

荀彧認為應該緩一緩,至少要先將楊彪的三億錢收到手中。這三億錢不僅能換來糧食,更能換來軍械。天子禦駕親征,安全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一支裝備精良的衛隊,如何能征戰?糧食可以在別處想辦法,軍械卻非南陽造不可。馬騰、韓遂都有千人左右的騎兵裝備了南陽軍械,天子沒有,如何能讓西涼人相信朝廷還有尊嚴?

劉曄則認為不能再等。孫策不臣之心已經昭然若揭,他揪著袁紹不放只是借口,是逼著朝廷和袁譚翻臉。與其如此,不如以赦免袁紹為誘餌,讓袁譚起兵攻擊孫策,打亂孫策的步驟。只要戰爭一直在繼續,孫策休養生息的計劃就會落空,至少會受到嚴重影響。如果再讓曹操從益州方向保持壓力,迫使周瑜保持警戒狀態,甚至不時的發生摩擦,孫策兩面受敵,難以持久。

荀彧反問。“子揚,如果袁譚不肯發兵攻擊孫策呢?”

“那就由張則起兵,聲討袁譚,據冀州而有。”劉曄毫不示弱。“袁譚曾敗於孫策之後,威信不如袁紹,袁紹新喪,冀州人心惶惶,袁譚很難控制冀州,張則有劉和、劉備襄助,再挾公孫瓚以戰,破冀州並不難。有冀州在手,張則不愁糧秣,可以直逼黃河。一旦有機會,朝廷使皇甫太尉出洛陽,可以還復舊京,重新收拾世道人心。”

荀彧連連搖頭。“子揚覺得孫策會坐視袁譚戰敗嗎?雖說袁紹死於孫策之手,但袁譚卻與孫策相交莫逆。孫策明於大勢,他不會坐視袁譚戰敗,張則全取冀州。且公孫瓚桀驁不馴,終究是隱患,張則要取冀州絕非易事。一旦僵持不下,孫策坐收漁利,奈何?”

劉曄有些焦灼,反問道:“依令君之見,難道就只能退守益州,閉門自守?陛下巡狩長安,猶可說是復前朝故事,再退守益州如何交待?漢高祖當日為漢王,關東將士逃亡不已,令君焉知陛下一離長安,天下人心盡歸孫策?陛下,臣恐怕陛下一入散關,還聽朝廷號令的恐怕就只有益州了。”

荀彧嘆了一口氣。“子揚,我何嘗說要退守益州?就算退守益州,關中也不會門戶大開,豈能讓孫策長驅直入。我只是……”

天子見劉曄有些失態,連忙打斷了他們。“子初,你的意見呢?”

劉巴微微欠身。“陛下,臣以為二位令君分歧不大,所爭者一也。孫策已是朝廷心腹大患,非除不可,區別只在於立刻開戰,還是等朝廷平定涼州之後再開戰。至於袁譚,正如秘書令所言,他對冀州控制有限,攻孫策,恐怕力有不逮,防張則,也未必能防得住,大可不必太在意。”

天子點頭,示意劉巴接著說。

“臣以為,可三管齊下。再派人與孫策談判,商量具體的名份,爭取達成協議。即使不能達成,也要拖延時間,先將楊彪的三億錢換成糧食、軍械運入關中。此其一也;派人與袁譚談判,迫其就範,先輸入一部分糧食到關中,不然則宣布袁紹罪狀,使張則率幽州兵討伐冀州。此其二也;分封宗室女,與涼州大豪、羌人部落首領聯姻,安定涼州,允其強者內遷關中,以補關中人口不足。若能不戰而定涼州,則上善。若不能,則陛下親征,掃滅殘余。此其三也。”劉巴想了想。“臣粗略估計,三個月內可見分曉,半年時間調兵遣將,明年秋天大軍可出隴山。一秋一冬,即可分勝負,見天意。”

天子權衡了一番,對荀彧和劉曄說道:“二位令君以為如何?”

劉曄躬身領命。“臣附議。”

荀彧沉默了良久,微微欠身。“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