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0章 秀外慧中小甄宓(第2/2頁)

張鴻一時也說不清。他雖然是甄宓的舅舅,但他只負責甄家的商業,而且是在甄豫死後才接手的,知道甄逸、甄豫都死得早,原因卻不太清楚。

過了一會兒,甄宓來到大營,在諸葛亮的引導下進了帳,在孫策面前站定,低著頭,裊裊一拜。孫策一看她這單薄嬌小的身材,便有些皺眉。這又是一個初中生啊,身體還沒長開呢,和四年前的黃月英差不多。他一問,才知道甄宓今年十三,不禁苦笑,我這不是後宮團,我這是幼稚園啊。

憑心而論,此刻的甄宓雖然沒有《洛神賦》中描寫的那麽美,但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即使以孫策兩世為人,看慣了美女的挑剔眼光來看,這也是一個美人坯子。再過幾年長開了,姿色應該不遜於馮宛。只是她笑得有些拘謹,明顯是禮儀,而不是發自內心的笑容。不過想想也正常,從小是掌上明珠,寄予厚望,現在卻成了換回兄長的禮物,只能為妾,又由冀北來到江南,離家千裏,風土人情都大相徑庭,從此孤身一人流落他鄉,想見家人一面都難,心情好得起來才怪。

明明心裏悲傷失落,卻還要裝出一副開心的樣子,真是難為她了。

孫策本想問問甄家的情況,見此情景,也不好開口了。他想了想,很誠懇地對張鴻說道:“甄家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一來她年紀太小,恐怕不適合江南的水土,二來讓她為妾也有些委屈了她。不如這樣,她暫時留在這裏,就當是旅居遊歷,你把甄儼接回去之後,換一個人來做人質,只要我們合作得好,結不結婚姻其實也不重要,不必拘於形式。”

張鴻有些猶豫。他也覺得甄宓嫁給孫策為妾有些虧,既然孫策主動提議,他也沒有推辭的道理。他看向甄宓,用眼神詢問她的意思。甄宓微微欠身。

“敢問將軍,是妾有失禮之處,讓將軍嫌棄了嗎?”

孫策連連搖手。“呃……你千萬別誤會,我絕無嫌棄你的意思,只是為你不值。”

“既然如此,那妾就放心了。將軍說妾年幼,但妾已然十三,再過一個月就十四了。即使不為將軍所納,也是出嫁在即。家兄已經將妾許給袁熙,只是家兄不幸,淪為將軍階下之囚,這才一拖再拖。若將軍仁慈,家兄返鄉,而妾又不為將軍所納,袁熙必來迎親。”

孫策點了點頭,覺得甄宓說得有理。如果她不回去,袁熙無話可講。如果甄儼被釋放了,她又回去了,袁熙十有八九要堅持婚約,以甄家的實力根本承受不住壓力。與其如此,倒不如留在江東。

“至於冀北、江東,風土人情固然有所影響,卻也並非不可克服之困難。禮雲:天下一家。將軍以天下為志,將來要橫行漠北,以天下為家。將軍既能從江東去漠北,妾為何不能由冀北來江東?將軍行新政,命蔡大家著《士論》,男子平等,令妹三將軍比妾還要年幼,可習騎射,與男子爭衡,為何妾卻不能平居江東?將軍是看不起女子,還是看不起冀北人?”

孫策愣住了,盯著甄宓看了兩眼,又看看張鴻、郭嘉。郭嘉搖著羽扇,笑眯眯地說道:“燕趙多慷慨,你雖是女子,亦有豪氣,不遜男兒。聽你所言,你還讀過《禮記》?”

“略知一二,讓郭祭酒見笑了。”

“你知道我是誰?”郭嘉很驚訝。甄宓入帳時,孫策並沒有介紹他,甄宓卻能一口道破,這有點出乎他的意料。

“羽扇綸巾兮,料事如神。風流不羈兮,非俗世中人。孫將軍這只浴火鳳凰身邊有一顆靈犀之心,天下誰人不知,何人不曉?妾雖孤陋,也略有所聞。”

郭嘉撫掌而笑。“好急才,看來你不僅知禮,還精詩歌,是玲瓏之人。將軍,此等良材美玉,秀外慧中之人可遇不可求,千萬不要錯過了。讓她嫁給袁熙,那才是真正的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