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4章 有為與無為(第2/3頁)

“出了意外那就血本無歸了,所以風險很大,對海船的要求也非常高。吳郡木學堂最近幾年的精力基本都在海船上,為此我們每年要投入近千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收回成本。”

楊彪沉默不語。他不是那種只會死讀書的書生,他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知道像這種大型船只的改造很費錢,很費時間,絕不是拍拍腦袋就能成功的。荀彧在關中推行新政,效仿南陽建立木學堂,建紙坊,造四輪馬車,但是投入不足,又沒有高水平的匠師,不論是紙還是馬車都無法和南陽競爭,不得已,劉巴才提出用官府手段幹涉市場,控制價格,打擊南陽商人。

這無異於竭澤而漁,根本阻止不了孫策的壯大。關中市場每年能收多少市稅?也就是海船來回一趟交州、幽州的利潤吧,和孫策在吳郡木學堂的投入差不多。孫策高投入,高產出,做的是大生意,朝廷想學也學不了。

“利潤如此豐厚,孫將軍用不了幾年就能橫掃天下了。”

張纮無聲地笑了。“真要不惜代價,現在就可以橫掃天下,不過那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

“你們希望什麽樣的結果?”

“我們想讓天下人看看,治理天下有更好的選擇。”張纮轉頭看著楊彪,面帶微笑。“文先兄久歷仕宦,經驗豐富,如果你願意助力,政務堂祭酒非你莫屬。”

楊彪沉默良久,一聲嘆息。

……

吳會世家吵得不可開交,就連虞翻都有些彈壓不住。在年入千金的利益面前,所有的矜持都不翼而飛,每個人都撕去了斯文的偽裝,唾沫橫飛,如果不是知道虞翻身手很好,脾氣很不好,這兒又是在孫策的座艦,說不定真有人拔劍決鬥。

蔡瑁冷眼旁觀,他覺得這些吳會人還是太笨了,都貪心不足,一心想獨吞好處,卻不想想自己能不能吃得下去。萬石海船的利潤是豐厚,但成本也高,一條海船要五六千金,一般的家族根本拿不出來。即使造出了海船,一切順利,也要五六年才能收回成本,萬一中途遇到風浪傾覆,那就是幾千金的損失,足以讓一般的家族破產。

荊襄人經營這種大生意有現成的例子可以參考。他們采有合股的方式,每戶幾十金、幾百金,幾十戶出資,籌集幾千金也不成問題,然後再按股份分紅,坐在家裏收錢。萬一不幸,折了本,也不會對整個家族產生致命的影響。

這樣的事,他已經做了幾年,但吳會人就是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也不願意學,他們太急,想一夜暴富。

“德珪,想什麽呢?”孫策回到船上,見蔡瑁抱著手臂靠在一旁,嘴角帶著不屑的冷笑,隨口問了一句。見是孫策,蔡瑁連忙收起輕視之心,站直了身子,拱手道:“我在等將軍。”

“有事?”

“我想問問,海上哪兒有黃金啊?”

孫策瞅瞅蔡瑁,歪了歪嘴。“蔡德珪,如果你是統兵的將領,我讓你出征,你是不是要我提供對手所有的信息啊?搜集信息,辨別真偽,這是一軍之將最基本的能力,難道你要我把所有的資料都整理好了,送到你手上?”

“呃……”蔡瑁很尷尬。

“不要想著坐享其成,出海風險極高,我不可能事先告訴你所有的答案,解決所有的問題。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勸你還是不要想太多,安穩在陸上做點小本生意吧。”

孫策說完,舉步走了,蔡瑁沒敢追上去,惹怒了孫策,真不讓他出海,那他可就虧大了。他想了想,轉身叫來一個侍從,吩咐了幾句。侍從轉身離開,過了一會兒,向朗匆匆走來,手裏拿著一卷書。向朗在故障做縣令,這次來宛陵太守府上計,又跟著孫策一起來了吳郡。

“德珪,你怎麽在這兒?”向朗看了一眼正爭得激烈的吳會世家,有些意外。

“巨達,好久不見。”蔡瑁上前,攬住向朗的手臂,親熱地說道:“怎麽樣,故障令做得還好嗎?”

“還好。”向朗打量著蔡瑁,有些狐疑。他太熟悉蔡瑁了,如果沒有事,他絕不會這麽熱情。蔡瑁把向朗拉到一旁,將孫策要他出海找黃金的事說了一遍。“巨達,這可是一個機會,我第一個就想到了你。你幫我出出主意,我們該怎麽著手?”

向朗也很感興趣。出海找黃金不僅可以發財,還能帶兵,而且遠在海外,自由度更大,建功立業的機會更多,遠比按部就班的遷轉來得快。他仔細想了想。“德珪,當然要先從收集信息開始,你想想,哪兒胡商最多?最近的當然是吳市,遠一點的是會稽沿海諸縣,再遠一點就是交州的番禺市。這些胡商出海經歷豐富,見多識廣,哪兒有黃金,就算他們沒去過,總該聽過。我們將他們了解的信息收集起來,互相參證,從中選一些可能性最大的點,再按遠近編一條路線,一路打過去,不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