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章 歸故裏(第2/3頁)

“嗯?”

“我能問一件事麽?關於海船的。”

“當然可以。”

“萬石海船是什麽時候造出來的?我怎麽沒聽說?”

“哦,也不能說已經造出來了,只是試制了兩艘,目前還沒有定型,所以沒有公布。”黃月英詫異地看著陸康。“陸公什麽時候也關注這些逐利的小事了?”

陸康很尷尬。他是吳郡郡學祭酒,大部分時候都在郡學做學問,打心眼裏是有點看不上蔡瑁這樣的商人,私下裏說過蔡瑁就是逐利之徒,只是不知道這話傳到了黃月英的耳中。他本人倒是無所謂,反正陸家又不打算做生意,他也不愁吃喝,可是他身為吳郡世家代表,不能看著這麽大的利益被會稽人獨吞,吳郡世家連一點油水都分不著。

“那大匠估計什麽時候能定型,眼下這兩艘船試驗得怎麽樣?”

黃月英撓撓頭。“往幽州的一艘還好,往交州的那一艘問題不小,南方風浪更大,對平衡的要求更高一些。至於定型嘛,這個真不好說,有很多問題現在還看不到,要等船大修的時候才能發現,我估計至少還要三五年。”

陸康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心裏卻有了主意。不能再這麽遲鈍了,要不然遲早要被會稽人比下去。

說話間,孫策的座船緩緩停住,孫策的身影出現在飛廬上,向岸邊的眾人揮手致意。眾人見狀,紛紛喝采,向孫策揮手致意,大聲問好。黃月英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孫策身邊的父母,高興得拉著馮宛的手直跳。“宛姊姊,你看,那就是我阿母。”

馮宛笑著點頭。“別急,別急,你可得沉穩些,別讓你阿母生氣。”

“對對對。”黃月英想起阿母的脾氣,連忙裝出一副大家閨秀的模樣,笑不露齒,只是眼角忍不住笑意,已經彎成了月牙。

兩艘輜重船駛了過來,充當中轉碼頭,樓船放下跳板。蔡瑁率先提起衣擺,踩著跳板上船,陸康、盛憲、黃月英緊隨其後。上了樓船,蔡瑁很客氣的請陸康、盛憲一起上飛廬,拜見孫策,黃月英正準備跟上去,卻發現黃承彥和蔡玨並肩站在甲板上,笑盈盈地看著她。黃月英喜不自勝,奔了過去。蔡玨快步迎了上來,將黃月英摟在懷中,母女倆抱在一起,還沒說話,眼淚就出來了。

黃承彥靜靜地站在一旁,撫須而笑。

“阿楚,你長高了好多啊。”蔡玨摸著黃月英的頭。四年前離家時,黃月英只到她下巴,現在已經和她差不多高了,身材高桃,唇紅齒白,皮膚白裏透紅,眉眼生動,洋溢著青春活力。

“嘻嘻,太湖水好魚好,尤其是四腮鱸魚,切成細膾,味道天下一絕,配上菰菜羹,讓人久食不厭。阿母既然來了,一定要嘗嘗。”

“就知道吃。”蔡玨點了點黃月英的鼻子,又揚揚頭,看向飛廬上正和蔡瑁等人寒喧的孫策。“就為了這人,你連家都不要了?”

“嘻嘻。”黃月英不好意思地笑著,抱著蔡玨,撒起嬌來。

飛廬之上,孫策笑容滿面,熱烈歡迎,拱手環揖。“勞動諸位相迎,實在是慚愧,慚愧。”

蔡瑁強顏歡笑,拱手還禮。“應該的,應該的。”

陸康撫著胡須,笑眯眯地打量著孫策。“將軍,四年前在廬江,老朽未能親自迎接你,有失鄉黨之義,今天如果再不來,未免過份。聽伯言說將軍大破袁紹,守護中原百萬生民,老朽甚是欣慰。家鄉有如此少年英俊,老朽與有榮焉。”

見陸康提及陸議,又刻意強調鄉黨之義,盛憲不甘落後,朗聲說道:“陸公說得對,吳郡能有明府這樣的英雄,我這個故吳郡太守也是非常高興。不過明府擊敗袁紹固然是壯舉,比起救助災民來還是略遜一籌,能在備戰的情況下不惜代價的救助災民,這是大仁義,非大智大勇不能為。”

“孝章此言,恕我不能苟同。救助災民是大仁義,擊退袁紹何嘗不是大仁義?且不說袁紹麾下胡騎如何殺戮百姓,天怒人怨,且說袁紹得手,少不得要為會稽周氏兄弟報仇,會稽亦不能安矣,恐怕就連孝章也不能安心在郡學教書育人了。”

“季寧兄,你這話就不對了,周氏兄弟助紂為虐,死得其所,會稽人豈能不知?”

見這兩個老書生要開杠,孫策很詫異,連忙勸阻。“二位祭酒過獎了,我愧不敢當。身為武士,守護一方安寧是應盡之責任。吳會一體,能為父老增光是我的榮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還望二位祭酒不吝賜教。”

陸康和盛憲互相看了一眼,拱手應命。孫策和兩人寒喧了幾句,這才開始一一接見來迎的官吏、世家代表。陸康、盛憲當仁不讓,一個作為吳郡代表,一個作為會稽代表,分立孫策左右,為孫策引薦來人的情況。上船的人一看這架勢,下意識的按陣營而立,不知不覺就分成了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