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章 官與私(第2/2頁)

“這有什麽臉紅的,我又不是謀私利。”楊彪理直氣壯。“若豫州能早日恢復元氣,不就能支持朝廷了麽,司徒士孫君榮(士孫瑞)、大司農周嘉謀(周忠)現在可都為錢糧愁斷了腸呢。前幾天在河南,河南尹周伯奇(周異)可說了,今年錢糧都被黃子琰作戰消耗一空,很可能不會有多少糧食入關。阿權啊,你跟姑父說句實話,豫州有錢糧嗎?”

袁權眨眨眼睛。“姑父,黃子琰用兵,進攻的可就是豫州。他的兵要吃糧,豫州的兵也要吃糧的。”

“既然豫州也缺錢糧,那為什麽不實行官榷,還讓私商經營這些利潤豐厚的生意?你剛才可說了,二三金對樓船上的貨物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零頭,那一樓船貨物獲利至少在百金以上吧?如果實行官榷,至少能漲一倍。”

“如果實行官榷,就沒人買得起冰了,樓船只能空回,白白浪費運力。就算運冰,這些冰也進了某些人的腰包,不僅普通百姓無緣分享,官府也未必能收到多少稅。”

楊彪愕然。袁權接著說道:“姑父,官榷向來只是應急之法,只是朝廷貪其利,由應急變成了常例,對民生而言,官榷弊大於利。有錢的人家也許不在乎,誰會在乎鹽價、酒價的波動啊,可是對鬥升小民來說,這增加的幾十錢很可能就會逼著他們賣地,最後甚至賣兒賣女,最後變成流民。”

楊彪有些不高興。“你把我當成桑弘羊那樣的酷吏了?”

袁權欠身施禮。“姑父學問淵博,又有多年的仕宦經驗,深明吏治,絕非不諳世事的書生可比,當然也不是桑弘羊那種唯利是圖的酷吏。不過,姑父知道普通百姓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又要交多少賦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