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 浮屠(第2/2頁)

“你讀過嗎?”

“讀過。”諸葛亮頓了頓,又道:“我不太贊同這些浮屠教義,尤其是見過笮融行事後。”

“為什麽?”

“其一,這些浮屠教義太過無為,比老子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合聖人中庸之道。其二,浮屠教義玄遠,但百姓愚昧,大多不能識其妙,他們之所以信浮屠,只不過生逢亂世,生死無常,求個安慰。人窮呼天,世亂敬鬼,這是人之常情,有安撫之功,卻無補於世事,黃巾之事即是前車之鑒。況且笮融能大行其道也不是靠教義,而是靠設酒飯,復力役,虛耗錢糧,更別說耗費重金,造浮屠之寺,勞民傷財,其禍烈於窮兵黷武、戰事災疫,為政者不可不防。”

孫策興趣大增。諸葛亮的看法和他很接近,他對佛教最大的反感就是勞民傷財,大量的民脂民膏投入佛寺、造像之類的事,大量的人口成為不納稅、不服役的化外之民,國家財賦空虛,戶口不足。佛教就是一個無底洞,一旦流行開來,有多少人力、物力都填不滿那個坑。作為哲學了解研究,他不反對,作為一個世俗實體,他絕不允許。

“那你說說,如何才能禁止?”

諸葛亮搖搖頭。“將軍,堵不如疏,縱使有諸多不足,浮屠之說也有安撫之用,斷然禁止不太可能,不如取其義理,聊備一說,譬如諸子,學者研究即可,推行則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