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一扇窗

聽說諸葛亮的姊姊和弟弟都來了,在平輿安了家,孫策很滿意。

這種態度才對嘛。

“看得怎麽樣,有什麽想法?”

“民富官窮,將軍仁心可嘉,只怕難以持久。若敵軍入境,又有資敵之弊。”

孫策和郭嘉交換了一個眼神,不約而同的笑了。不出所料,諸葛亮是帶著問題來的,不是投效這麽簡單。他不甘心從最基層的見習軍謀做起,他要先聲奪人,為自己爭取一個更高的起點。或許他已經把自己與龐統進行對標。龐統是無數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其貌不揚,卻能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博得一席之地,剛剛十五六歲就成為軍謀處僅次於郭嘉的重要人物。諸葛亮是一個擅長收集信息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龐統。

一個是臥龍,一個是鳳雛,天生注定是對手。只不過現在與歷史正相反,龐統先來一步,而且一步到位,他卻慢了一步,成了追趕者。

“那你說說,當初應該如何處理才算妥當?”

“集財物於官,統一調度,百姓只留半月之糧,以度新年。新年之後,或是從軍,或是服役,勞者可溫飽,閑者不得食。如此,則民不安逸而官有余力。外可禦敵,內可防變。縱使敵騎入境也無法就食,不軌之徒亦不敢輕舉妄動。”

看著諸葛亮侃侃而談,孫策沒有打斷他,只是靜靜地聽著。郭嘉讓人取來案席,三人就在廊下就座。案幾剛剛擺好,袁權等人提著食盒走了過來,取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元宵,擺在準備好的長案上,還沒等招呼,軍謀們便聞香而動,紛紛圍了過來,一邊伸手去取,一邊向袁權等人致謝。

袁權和鐘夫人一手端著一碗元宵,來到孫策等人面前。袁權打量了諸葛亮一眼,立刻明白了原委,不動聲色的給孫策使了一個眼神,會心一笑。

“先吃吧,青色的是蔬菜,紅色的是赤豆,白色的是豬脂,小心燙。”

諸葛亮連忙避席施禮。“多謝夫人。”

“聽說你姊姊也來了,什麽時候有空來工坊來見見。工坊缺人手,如果她們願意來幫忙,我歡迎之至。”

“一定,一定。”

袁權點點頭,和鐘夫人一起退了下去。孫策端起碗,又示意諸葛亮先吃。諸葛亮也不客氣,端起碗,用袖子擋著臉,小口小口的吃起來。孫策和郭嘉一邊吃一邊閑聊,沒有聊什麽軍政,說的全是閑事,哪個軍謀昨天兩口子吵架啦,哪家最近有喜事啦,哪家酒坊又出了什麽新品啦,諸如此類。

但他們談得最多的還是窗琉璃的暢銷。袁權在工坊裏組織一群琉璃工匠,以升職加薪為條件,換取他們將自己的技術拿出來共享,互相切磋,然後有計劃的進行試驗,很快造出了第一批窗琉璃。這些窗琉璃離孫策的要求還有很遠,一是不夠純凈,雜色多,氣泡多;二是無法做大的平板,最大只能做到三四寸見方,要保證成品率,只能做二寸上下。不過袁權卻非常滿意,讓人做了一批,先裝在水榭的窗戶上,又送一些去郡學堂,配著特制的窗棱,大大改善了室內照明,一下子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沒幾天功夫就接到了一大堆訂單,預付的定金就有幾十金,足夠琉璃作坊擴大再生產。

窗琉璃不僅僅讓人們能夠在冬天也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還催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麽透過琉璃看窗外景色是扭曲的,而且每一塊琉璃的扭曲程度都不一樣?據說有幾個郡學生已經在收集不同的窗琉璃塊,準備系統的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孫策對此樂見其成。對他來說,窗琉璃不僅是一個生財之道,更是開拓讀書人眼界的一個窗口。

諸葛亮雖然一直在安心的吃,但他卻聽得清楚,等他吃完,放下碗,用濕布巾擦了嘴,凈了手,然後靜靜地坐在一旁,等孫策和郭嘉吃完,這才說道:“將軍對《管子》有研究?”

“研究談不上,異曲同工吧。”孫策笑道:“你也知道,我家原來是賣瓜的,生意經多少知道一些。”

諸葛亮有些窘。孫策可以自嘲是賣瓜的出身,他卻不能附和,只好裝沒聽見。“管仲的確是大才,他的經國濟世堪稱良策,齊因之而霸,秦因之而強,桑弘羊用其策,漢武掃六合。將軍若有閑暇,可以一覽,必能開卷有益。”

“你覺得我現在這個做得不好?”

“也不能說不好,只是輕重權衡略有不當而已。”

孫策微微頜首,看了郭嘉一眼。郭嘉舉手示意孫策自己說。一是經濟的確不是他的強項,二是這時候應該讓諸葛亮看看孫策的底蘊,要不然諸葛亮很難有敬畏之心,也很難安心在孫策身邊慢慢歷練。孫策心知肚明,命人端走碗,取來茶,做好了擺龍門陣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