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因地制宜(第2/2頁)

為了取得這些世家的支持,曹昂不僅讓陳宮出面聯絡,還擬出了具體的條件。兗州人口劇減,有大量的土地拋荒,曹昂決定將這些土地分給願意支持他的世家,條件就是這些世家要提供兵力,自備糧草軍械,協助他作戰。

為了說服那些世家,陳宮不自覺的把孫策搬了出來。他各家說,孫策在豫州推行新政的基礎之一就是驅逐世家,奪取他們的田產,分給失土地的百姓。如果讓他控制了兗州,你們都會和豫州的世家一樣,任人宰割。就算你們願意投降袁紹,袁紹麾下已經有汝潁系和冀州系,兗州人很難從中分一杯羹。當務之急,兗州不依附任何一方,割據自保,才是對所有人最有利的選擇。兗州人只有抱起團來,擁護曹昂,才有機會與袁紹、孫策討價還價,保障自己的既有利益。

在大義與利益面前,在陳宮的威逼利誘下,兗州世家陸續表態,願意與曹昂共進退。他們不僅出兵出糧,還派出家族中的子弟到刺史府任職,聽從曹昂差遣。曹昂言出必踐,讓功曹毛玠挑選了一批才俊,充實到各縣,對治下的各郡縣進行清理,逐步驅逐非兗州籍的縣令長,縣尉、縣丞也不例外,換上兗州人,又從麾下將領中挑了一些人到各郡國擔任守相。

一時間,兗州人興奮莫名,紛紛誇贊曹昂年少有為,尤勝其父,陳宮才智卓絕,堪為良佐,贊譽之聲不絕於耳。各家爭先恐後地向曹昂示誠,出錢出糧,曹昂沒花一個錢,就集結起三萬大軍,還籌集到了一筆物資,解了燃眉之急。

正是有了這樣的實力,曹昂才有底氣回復袁紹,看似謙卑,實則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