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差之毫厘

張飛早就等急了。

看著關羽的陣地上戰鼓聲一陣急著一陣,歡呼聲一次比一次響,他心急火燎,恨不得也來一次,偏偏對面的冀州軍雖然也攻擊了幾次,卻只是試探,並沒有全力以赴。左翼的關羽打得正激烈,劉備突然下令他出擊,他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要麽是關羽大破對手,劉備要全面反擊,要麽是關羽被對手困住了,處境堪憂,劉備要讓他策應關羽。

不管是哪一種結果,對他來說都不妙。

在等待出擊的時候,張飛一直在觀察對面的陣地,向來來回回的斥候打聽對面的將領。斥候是消息最靈通的人,他們掌握的一些消息甚至連主將都未必知道。主將關心的事很多,一般不會留心對方的普通將領,除非是獨領一部的別部司馬之類。

斥候說,對面都是冀州豪強,以南部人為主。有好幾個當年曾經追隨韓馥,比如剛剛被麹義殺掉的那個耿湛就是韓馥長史耿武的族弟。在張飛的正對面也有一個和耿湛差不多的人,叫閔建,他是韓馥加駕閔純的遠支族人,手中有兩千多強弩手。此人因為閔純的原故,升遷無望,所以作戰一向不積極,願不願意出力,全看戰利品夠不夠豐厚。如果無利可圖,他是不肯出力的。

閔建只是典型,其他人未必像他這麽出格,但麹義部下有不少是韓馥舊部,與被袁紹殺掉的那些人有著千絲萬縷的幹系,只是迫於形勢,不得不為袁紹賣力。家族、產業都在冀州,他們是不敢明目張膽的背叛袁紹的。沒有產業,供養不起部曲,他們就什麽也不是。

聽了這些故事,張飛才明白為什麽剛才冀州軍的攻擊那麽疲軟。知道對手沒有拼命的決心,他在心理上又勝了一籌。俗話說得好,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孫策也常說,兩軍交戰也好,兩人比武也罷,出手不留情,留情不出手,一定要死死的抓住對手的軟肋打,往死裏打,不讓對手有還擊的機會,直到對方失去反抗能力為止。通常來說,所謂失去反抗能力就是要麽斬將奪旗,要麽迫使對方全線崩潰,將領失去對部下的控制能力。

比如當初在蕭縣打關羽,比如在小黃打蔣奇。

張飛對孫策一向佩服。小黃那一戰,他曾隨孫策出擊,而且立了功,因此才得了手中的丈八蛇矛,印象非常深刻。此刻出戰,他下意識的套用了那一戰的辦法,剛剛突破對方戰陣,他就沖著閔建的戰旗去了。

“燕人張飛在此,閔建小兒,速來受死。”

張飛天生大嗓門,比關羽還要略勝一籌,即使亂軍之中金鼓齊鳴,人喊馬嘶,也無法掩蓋他的聲音。閔建原本就在注意他,也知道張飛是何許人也,聽得這一聲吼,頓時心慌意亂。如果不是之前耿湛因為怯戰被麹義斬首,他幾乎要掉頭就跑。

盡管如此,閔建也沒有上前迎戰的勇氣,他下令親衛重重保衛,阻擊張飛。但他還是低估了張飛的戰鬥力。張飛手中的丈八蛇矛既有長度優勢,又有招法優勢,左撥右挑,閔建的親衛根本無法近身,接連折損了好幾個人,親衛將見勢不妙,親自上前接戰,被張飛一矛挑落馬下。

見張飛勢如破竹的沖到身前,面前無一合之將,閔建慌了,顧不得麹義的軍令,撥馬就走。張飛緊追不舍。他也不急著取閔建性命,就跟在閔建後面,蛇矛的矛尖離閔建後心只有一臂距離,讓閔建時刻感受到死亡的威脅,無法停下來組織反擊。閔建的部下拼命上前,但他們既不能結陣攔著閔建的去路,單打獨鬥又不是張飛的對手,接連損失十余人。

閔建的陣地大亂,田豫抓住機會,組織弓弩手全力射擊,隨著箭陣被壓制,前面的刀盾手失去了支援,傷亡得不到補充,陣線漸漸支撐不住了,崩潰在即。閔建被張飛追得心慌意亂,雖然極力嘶喊,卻無濟於事,只得命人舉起雙兔大旗,向中軍求援。

見左翼的閔建這麽快就堅持不住了,麹義眉頭皺得更緊。他沒指望閔建能擋住張飛,但他希望閔建能多支撐一段時間,盡可能的多造殺傷,消耗一部分張飛的士氣和體力。俗話說得好,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隨著傷亡增加,體力消耗,不管什麽樣的精銳都會露出疲態。可是閔建敗得太快,沒有起到這樣的作用,他的戰術構想就會大打折扣。

看來劉備的確比他預計的要強,不僅關羽的戰鬥力超強,張飛也不弱,這些新兵能展現出這樣的戰鬥力,將來更難對付。最好的辦法就是趁他們羽翼未豐,一次性的重創他,不僅要將他訓練出來的新兵大半殲滅,更要重創他的自信心。

麹義一邊下令增援閔建,穩住防線,一邊根據戰鬥的進展重新評估雙方戰鬥對比,進行戰局推演。他悲哀的發現,自己還有機會重創劉備,但他也要付出更大的傷亡。如果劉備還藏著什麽他不知道的力量,他甚至有可能被劉備擊敗。除非袁紹此刻趕到,有袁紹率領的中軍壓陣,就算劉備有後手也沒什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