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又見李儒(第2/2頁)

找孫策,並不是想投效孫策,而是希望孫策出面幹涉蔡邕,讓他筆下留情。

聽完李儒的來意,孫策也有點為難。他想了半晌,沒有直接回復李儒,而是取出一份文稿,請李儒鑒賞。這是他剛剛收到的《西楚書》,是蔡邕寫的西楚史初稿。漢朝初建後,曾經掀起一段反思秦政的風潮,像陸賈之類的儒生著書立說,討論秦政得失,其中不少涉及西楚,算是留下了一些資料,這些資料後世大多散失,孫策也沒見過。蔡邕在東觀著史,看過不少,他又有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居然寫下了二十萬言的《西楚書》。

西楚書只有一篇本紀,也就是項羽本紀,內容有一大半和《史記》《漢書》的項羽傳記相同,只是多了一些細節,蔡邕做了一些刪節和改寫,其中就有關於項羽殺子嬰的內容。孫策讓李儒看的正是這一篇,在蔡邕儒雅的隸書旁,孫策用楷書批了七個字:如實寫,毋須避諱。

朱砂寫成的字尤其顯目,李儒一展開就看到了,頓時心裏一沉。他放下了文稿,面色灰敗。“多謝將軍,我咎由自取,罪有應得。”說完,準備起身告辭。

孫策擡起手,示意李儒稍安勿躁。“文優先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亂世之中,誰敢說自己手上沒有無辜人的鮮血?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將功折罪。將來九泉之下再見弘農王也能心安一些。”

李儒灰敗的眼睛中慢慢露出希望的光芒,他拱拱手,誠懇地說道:“請將軍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