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無隙不鉆(第2/2頁)

與路粹分別之後,蔣幹一路急行,趕回陳縣,立刻向孫策匯報。很快,他們就意識到一個異常現象:張邈身為陳留太守,卻沒有主動去拜見袁譚,也沒有及時派使者去,而是等到曹昂去請示才順水推舟,這裏面有文章。

郭嘉隨即提到一件事:韓馥讓出冀州後,被袁紹逼迫,不敢在冀州停留,就去投靠張邈,後來又死在陳留。這件事是袁紹逼張邈幹的,還是怎麽回事,沒人說得清。但這個罪名落在張邈的頭上,張邈不可能一點想法也沒有。

河內人朱漢只是因為打折韓馥兒子的腿,就被袁紹殺了。現在韓馥本人都死在張邈眼皮子底下,張邈能不擔心袁紹把逼死韓馥的罪名栽贓到他的身上?他要讓袁譚去見他,也許就是要出一口惡氣,讓世人看看,他並不仰袁紹鼻息行事,韓馥的死與他無關。

“袁譚很可能會來陳留拜見張邈,進一步坐實世人的猜疑。”郭嘉分析道。

孫策卻有另一個看法。

歷史上記載,袁紹曾經想殺張邈,卻又不想自己動手,就派曹操去幹,卻被曹操拒絕了。這件事是真是假,不太好說。陳壽寫史的資料是依據魏人的記載,袁紹曾經是曹操的舊主,又是他最大的敵人,史書中對袁紹的事多有曲筆,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少,有時候不能完全取信。

張邈這個人也怪,與袁紹、曹操都曾經是好朋友,但最後都反目成仇,還死在曹操手中。從各種跡象來看,他簡直就是在亂世中無可適從的名士典型。他要逼袁譚主動去見他,明顯帶有名士習氣,袁紹如果不待見他,讓袁譚趁機搞他一下,是完全有可能的。

“袁譚有沒有可能要逼張邈讓出陳留?朱靈的大軍可就在酸棗。”

郭嘉也有此意。“將軍,不管有沒有這個可能,只要他們互相猜疑,我們就有機會。我們可以張邈聯系一下,施以離間之計。如果能將張邈拉攏過來,潁川、汝南就安全了。”

孫策看向蔣幹。“子翼,又要辛苦你了。”

蔣幹大笑。“此乃份內之事,何苦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