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挖根基(第2/2頁)

隨著今文經學的弊病漸漸顯露,不少學者開始兼修古文經學,甚至有學者專修古文經學,但古文經學要想越過今文經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原因不在學術本身,而在於研究學問的人,那些研究今文經學的人已經成了世家,掌握了話語權,如果讓古文經學後來居上,他們的立身之基就沒了。

但今文經學有一個最大的軟肋:他們不懂古文字,甚至有人認為文字從古至今就是這樣,不出篆隸有兩種。他們所說的篆就是指秦朝創立的小篆,對小篆以前的文字,他們別說認,可能見都沒見過。在與古文經學學者辯論的時候,一旦涉及到古籍原貌,他們往往無法自圓其說,幹脆一口咬定那是偽書。

造偽是漢人通病,不論今文經學還是古文經學都幹過,雖然今文經學做得更多,古文經學也不少。最開始提倡古文經學的劉歆就是造偽大師,很多書都是他編造出來的。有這個問題在,古文經學底氣不足,明知今文經學造偽的更多,卻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但現在新情況出現了,這些古碑你總不能說他也是偽造的吧?能立碑的人大多是有身份的,說不定他們的後人還在,你要是沒有確切的證據,一口咬定這碑是假的,信不信他們家的後人跟你拼命?

如此一來,今文經學矗立了幾百年的高樓恐怕會一瞬間轟然倒塌,而以今文經學為根基的世家也很可能失去立身的基礎。如果你研究了一輩子的學問被證明是錯的,你還有什麽資格說三道四?

孫策這一招,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