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生而知之(第2/2頁)

不用精通木學也知道四輪車的優勢明顯,載重量大,易平衡,只要造出來,立刻就能派上用場,根本不用擔心銷路。到時候,木學堂又能拿到一筆豐厚的津貼。為的激勵木學堂的師生,孫策規定,但凡有新成果出來,如果能立刻產生經濟效益,那就轉讓這些技術,不管是轉讓給輜重營還是轉讓給私人,木學堂都能從中獲取一定的技術轉讓費。如果暫時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就由輜重營出面接收,作為技術儲備。

眼下木學堂有兩筆最大的收入:一是拋石機的技術轉讓費,那是一次性轉結的,數額高達百金,孫策當時窮,付不起,就用戰利品實物支付。二是蔡家的新式兵器技術轉讓費,是以股份的形式支付的,雖然數量不大,但每個月都有,大概有十金左右。有了這兩項收入,木學堂現在有充足的資金儲備,就連最普通的學徒都能維持基本生活。

一句話:不差錢。

有了制度性的保障,不需要任何人動員,木匠們的積極性都很高,報名求學的人絡繹不絕。

此刻,以莫擇為首的匠師們很投入,十幾個人擠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商量著怎麽細化黃月英的設計。黃月英只是提出了一個思路,要想把思路變成實際可行的方案,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孫策沒有打擾他們,和黃承彥約定一起去祭拜張衡的時間,悄悄地離開了木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