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信心(第2/2頁)

孫策笑笑,不以為然,又加了一味猛藥。“不僅是他。”

“那你說誰行?”蔡邕挑起了眉,有些怒了。“你?”

孫策知道蔡邕不信,但他想在理論上辯倒蔡邕是不可能的。蔡邕讀了一輩子書,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書生,又名聞天下,自視甚高,想讓他這連儒家經典都沒有通讀過的文盲武夫憑幾句大白話說服蔡邕,簡直比再穿越一回都難。

“先生,空口無憑,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孫策說道。話一出口,他心裏突然平靜下來。因為歷史走向與預期不同帶來的焦躁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就算西涼兵實力不行,王允掌握了朝政,他就能中興漢朝嗎?不可能的。大漢走到今天,外戚、宦官之流固然無法推脫責任,這些以清流自居的黨人何嘗就沒有責任?蔡邕最多是書生氣,寫兩篇文章,無法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影響,王允卻是把一手好牌打爛的王佐之才。他們其實是兩種典型,要麽是百無一用,要麽是意氣用事,吹吹牛逼還行,真讓他們治理朝政,結果未必就比外戚、宦官好。

別人不清楚,他還能不清楚嗎,且不說眼前的黨人,後世的宋朝、明朝哪個是書生誤國的典型。兩千年的歷史證明,武夫治不了國,書生同樣不行。武夫治國毀於內憂,書生治國亡於外患,很難說哪一個結果更慘。如果一定要選的話,他寧願選擇武夫治國,自相殘殺、勝者為王總比亡國亡種的好。

老子有的是時間,何必急於一時,且坐高台,賞潮起潮落,春花秋月,看名士粉墨,英雄登場,唱一出轟轟烈烈、蕩氣回腸的大戲。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浪淘沙,乃知頑石非金。

吾有何懼哉?

自信的人最有魅力,更何況孫策原本就是相貌出眾的美男子。馮宛看著孫策眼中淡淡的笑意,忽然心跳加速,仿佛懷裏揣了兩只小白兔,不停的撓著她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