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邯鄲淳(第2/2頁)

“指正不敢當,我只是覺得先生所見有限,有些斷言斷得太草率了。”

邯鄲淳更不高興了,再次躬身施禮,態度更客氣,但語氣也更嚴厲,頗有和孫策較量一番的意思。

“請指教。”

“我都說了,指教就不用了,建議倒是有一個。”孫策停了下來,看看四周,眼神平靜中帶著一絲調侃。“諸君一看都是有學問的人,肯定讀過不少典籍,可是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秦以前的文字見得不多。我說得沒錯吧?”

眾人互相看看,有人點頭表示同意。秦火之後,漢代的典籍大多用今文也就是隸書寫成,真正的古文書寫的原本很少,認得人也不多。漢武帝時孔安國得古文尚書,已經沒幾個人認識了,而且原本也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真正見過古文字的人其實非常有限。

“可是這兒有一個現成的寶庫,宛城在秦之前就是天下名城,而且是楚國的北方重鎮,出過不少名人,也有不少先秦古碑刻石,你們如果有志搜羅,一定會有所發現。看到那些古碑,你們就應該知道邯鄲先生所講是不是全面,我又是不是信口開河了。”

邯鄲淳一聽,眼睛一亮,應聲說道:“將軍所言甚妙。憑此一策,足可見將軍見識不凡。將軍……”

孫策擡起手,打斷了邯鄲淳。他可沒時間和邯鄲淳討論這些學問。“這樣吧,先生如果有意做這項工作,我想聘請先生在南陽郡學做教授,專門搜羅研究南陽境內的古碑,不知道先生肯否屈就?”

邯鄲淳心動,卻沒有立刻答應。

孫策又說道:“我知道,做學問也不能餓著肚子,還要有筆墨紙硯等物資,先生可以擬一個章程,估計一下需要多少時間,多少人,又需要多少錢,我來幫先生解決,如何?”

邯鄲淳大喜,躬身致謝。

“將軍軍務之余還能留心學問,實在難得。淳不揣妄陋,願助將軍完成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