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父與子(第2/2頁)

孫堅很有面子,請周瑜坐下說話,問起了孫策在廬江的情況。周瑜便說起了孫策與陸康辯論的事,不過他說得很委婉,聽起來更像孫策與陸康坐而論道,陸康對孫策青眼有加,一點煙火氣也沒有。孫堅大喜,連連誇贊孫策,又感謝周瑜,說孫策能有今天的成績,周瑜功不可沒。

孫策如釋重負,又有些悲涼。這就是一個拼爹的時代,家世是決定前途的最主要因素。孫堅再能打,如果不是黃巾起義這種意外情況,他這一輩子都做不到太守,更不可能封侯。在征討黃巾之前,他已經在鹽瀆、盱眙、下邳三縣做了十二年的縣丞,根本看不到一點升遷的希望。而周瑜這樣的世家子弟一旦入仕,最起碼是個縣令。

這就是家世背景帶來的差距,很現實,也很殘酷。當然孫堅還算是運氣好的,劉備更苦逼,隨公孫瓚征討黃巾,拼死拼活掙了個安喜尉,最後還被朝廷以一個莫名其妙的理由開除了,氣得他只能拿督郵出氣。

這年頭,寒門子弟要想出人頭地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入了仕途,依然走得很艱難。若非如此,孫堅又怎麽可能心甘情願的將南陽送給袁術,任袁術驅馳,為袁術賣命。

可惜,他打仗是一把好手,看人卻不準。袁術這貨……絕對不是一個明主,這是一個標標準準的豬隊友。孫堅投靠他,什麽實際利益也沒撈著,只得了一個汙名。

猛虎老爹,我不僅要救你,還要把你從袁術這個坑裏撈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