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官場的潛規則(第2/2頁)

這都是大宋朝的潛規則,官家遠征遼東郡,身處大宋最北端,戰事大於一切。

朝臣們也就是會第一時間將各種棘手的事物,交給監國太子和輔國大臣去解決。

這都是為了不讓皇帝在前線,擔憂後院起火之事。

蘇州知府的確給皇帝上的劄子,是問安的劄子,但是蘇州受災情況,也是向朝廷報備了,並且協作賑災。

行無差錯。

趙桓這才明白了,什麽叫做京官和地方官員的本質區別,也明白了為何淮南陳家,傾盡家財也要讓陳沖走入三公六卿這一權力中心的理由。

做小官,太難了。

蘇州知府雖然在蘇州官階最大,但依舊是個知府。若非李綱給他求情,這人進了汴京大獄之後,沒事也惹得一身騷。

而他有一萬張嘴,也解釋不清潛規則。

潛規則之所以是潛規則,都是上不了台面的規則。

蘇州知府是按著潛規則辦事,但有點目無聖上的嫌疑,災情不稟報皇帝,卻稟報李綱?

這蘇州知府進了邢獄,刑部侍郎,也得給他定個目無尊上的罪名。

否則,豈不是官家在這件事上,誤解了臣子?

在皇帝對還是皇帝錯之間選擇,刑部侍郎宋世卿就是再正直,他也只能閉著眼睛選皇帝對這個選項。

趙桓理清楚這其中的彎彎繞繞之後,也是連連感慨,政治正確這種事,不管在哪個角落,哪個時代,都存在。

“欽天監的劄子,問是不是提前搭建好祈天台等官家回京?”趙英將一本劄子遞給了官家。

“怎麽,欽天監這是準備讓朕效仿漢文帝,不問蒼生問鬼神?”趙桓打開了劄子,嗤笑的說道。

不過趙桓猶豫再三,還是決定搭建祈天台,為水災之地的百姓祈福。

理由很簡單,官家信不信鬼神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們信,趙桓這麽做,是為了安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