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鑄造銀幣(第2/2頁)

李綱不通行貨幣,而是交子,運到倭國的貨物都是用白銀結算,倭國運到大宋的貨物都是紙幣結算。

趙桓看著李綱,這個人能把自己的感官封閉試驗搞成黑棺材,果然是個帶惡人啊!

“朕覺得可以。”

“臣還有一個建議,那就是派遣一些工匠到倭國,幫倭國開采金山和銀山。”

“倭國產銀產金,可是缺少勘定,也缺少產銀產金的技術,臣以為挖礦這事,派點工匠指導一番,早點把金山銀山挖出來送到大宋才是正理。”李綱笑著說道。

“可以,李太宰安排就是。”趙桓點頭,這個建議不錯,可以增加倭國的白銀產量,大宋才能源源不斷的鑄錢,刺激經濟發展。

李綱繼續說道:“舊礦三七分賬,倭國崇德王七成,我大宋三成。而新礦我大宋七成,倭國崇德王三成。官家臣以為這個比例是合適的。”

“畢竟沒有我大宋工匠勘定和指導,他們倭國產出這八百萬兩白銀要有好幾代人了。”

趙桓一愣,這技術入股就要七成收益?他猶豫的問道:“是不是有點多啊。”

“多嗎?臣先從八成收益談起,若是不成就七成。不能再低了。”李綱搖頭,沒有大宋的技術,他們倭國能開出多少礦來?

他們只能挖出些露天的裸銀礦!那些礦床裏的白銀礦,只能幹瞪眼,不僅如此,他們鍛造的技術極差,火耗極大!

“那李太宰和平清盛談談這個技術入股的事,看倭國能不能同意。”趙桓點頭,他心裏倒是對分成期望不大。

“倭國會同意的。”李綱非常有信心的說道。

倭國、金國、遼國有一個算一個,就技術上,大宋還是有足夠的信心,這個分成也不是李綱張口就來,胡說八道,這事是有先例的。

在占城,就有大宋幫忙開辦的銀礦,分成就是三七分成。

“官家,倭國地界上的白銀是真的多啊!”李綱提醒了一句趙桓。

趙桓仔細品味了一下這句話,頗有深意的看了一下李綱,表示朕懂了這句話的潛台詞。

這白銀是倭國地界的,現在,這些白銀屬於倭國的,但是到最後,還是屬於大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