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2/3頁)

沈溪搖頭:“以在下所知,從大明到佛郎機國,光在海上漂泊便數月,久在海上,將士懈怠,且瘟疫和災禍不知何時會發生……如此一來,出兵計劃當由朝廷召集群臣商議,提前做好萬全之策,豈是在下一人能定?”

“至於統兵……更屬無稽之談,在下執領吏部,且在內閣兼職,均屬文職,焉能貿然領兵?”

張懋笑道:“之厚你莫急於否認,聽說之前你跟佛郎機人簽訂的協約中,跟他們要了南洋一些領地,應該是為出兵佛郎機做中轉之用吧?”

沈溪道:“從大明到南洋已有漫長距離,但去佛郎機國,比之往南洋遠不止十倍,這中轉之說……怕是不妥。”

顯然張懋對於海上距離,還有佛郎機國的具體位置沒什麽概念,理所當然覺得沈溪是在騙他,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

張懋看出沈溪臉色中的冷漠,笑著閑扯幾句,起身告辭。

……

……

當晚,沈溪於京城南邊的聯絡站見到雲柳。

雲柳剛聽說皇帝要出征海外之事,以為是沈溪進言所致,趕緊前來請示。

“……大人,陛下安排唐先生負責此事,您是否要派人傳信,讓唐先生知道您的具體計劃?”雲柳問道。

沈溪慨嘆:“陛下說要出征海外,實在太過冒失,我對唐伯虎沒什麽指導,此事就按照陛下吩咐辦便可。”

雲柳道:“唐先生沒有大人指點,如何能成事?”

沈溪打量雲柳:“你當我真想讓他成事?出兵佛郎機,的確是我先提出,但不過是一個長期目標,而不應該馬上落實。如今我們剛跟佛郎機人打過仗,且得到對方賠償,通過貿易還可以源源不斷得到銀子,完全可以用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備戰……為何要尋求速戰速決?”

雲柳聽出沈溪語氣中的失望和氣惱,知道此番朱厚照的計劃完全超出沈溪預期,沈溪對此計劃並不贊同。

“大人或可再次進言,請陛下收回成命。”雲柳想了很久,才又提出建議。

沈溪搖頭道:“從兩位閣老退出朝堂,我進入內閣後,朝中很多事便跟以前不同,不要以為某個人得到陛下賞識就可以跳過歷史上那功成名就卻兔死狗烹的結局,要想不被陛下猜忌和惱恨,只有甘於平庸才可,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我想改變朝局,而不是當一個混吃等死的閣老大臣,流於平俗。”

雲柳道:“如此說來,陛下不會采納您的建議?”

“嗯。”

沈溪點頭道,“既然陛下定下要在三年內出兵佛郎機國及其海外領地,那就先按此計劃執行,只是籌備方面我不會過多參與……這是兵部的事情,唐伯虎是聰明人,他應該能感覺到朝局變化,由他來統調出兵之事,其實是最好的人選。”

雲柳望著沈溪,想問卻欲言又止。

沈溪道:“唐寅那邊不必過多理會,即便他派人來求教,也不準安排引見。此事既是陛下所定,由唐寅執行,那就讓他們自行處置,非到真正出兵時,我不會牽扯其中。”

……

……

所有人都想看沈溪如何在出兵佛郎機國及其領地之事上做文章,但讓他們失望的是,沈溪一直保持沉默,好像是透明人一般對此不聞不問。

兵部那邊最著緊,幾次上奏皇帝請示有關於江南練兵和造船之事,不想奏疏到了內閣後沈溪不參與意見,讓梁儲和靳貴分外為難。

有些事,只有沈溪才了解和熟悉,梁儲和靳貴對於造船和練兵本就一知半解,花費更是只能照本宣科,遇到這種上奏,他們倒寧可讓王瓊自行決定,不想擬定票擬,而問及沈溪,沈溪每次都借故推搪。

最後票擬泛善可陳,毫無細節可言,司禮監很難辦,蕭敬對這種事沒法解決,只能把問題拋給朱厚照。

一次兩次,朱厚照以為兵部準備不足,等發現每次都如此時,才意識到,現在不是兵部沒有準備,而是兵部不知該如何個籌備法。

問題的關鍵是誰來當決策人,無論是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還是司禮監諸監,都想把事情推給別人,在沈溪不問政的情況下,只有讓朱厚照來定方略。

“怎麽回事?這些問題應該每次都來問朕嗎?難道你們沒腦子?內閣那邊是怎麽辦事的?兵部和戶部是怎麽辦事的?”

這天蕭敬跟李興例行跟朱厚照奏事,再次提到出兵佛郎機的籌備難題,朱厚照頓時大發雷霆。

蕭敬挨罵,只能為難地把實情相告:“陛下,兵部對於如何落實籌備出兵事宜全無頭緒,王尚書從未領兵打過海戰,他不明白細節,所以只能請示陛下。”

朱厚照道:“這有何不懂的?海上出兵,不過是把人裝在船上,這跟陸地以方陣出兵有何差別?陸地出兵需要用火炮,海船也裝上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