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2/3頁)

王陵之主動請纓:“大人,請讓末將領兵前去。”

“不必了。”

沈溪當即回絕王陵之的請求,道,“這是我們到江南後的第一戰,定要求穩,不求什麽大的功勞,也不要想未來一段時間是否還有倭寇給你們打,只要能讓兩萬人平平穩穩將上海縣城占領,哪怕局面剛開始有些被動,亦或者讓倭寇全部逃走,功勞不及預期,也都是值得的。打倭寇跟打響馬不同,萬萬急不得。”

……

……

沈溪不急不忙,不過他麾下這些將領就沒那麽好的性子,一個個巴不得早些殺進上海縣城,將賊寇一舉擊敗,就算不為功勞也為了出心頭那口惡氣。

一直到天亮,全軍仍舊距離縣城有五裏左右,相繼抓到幾個倭寇派出的斥候,至於另外一邊有關金山衛人馬的戰報也傳到沈溪這裏。

“……他們的人已殺了進去,聽說跟倭寇交兵後死傷兩百人,殘余的倭寇從水門駕船逃走了。”

馬九負責戰場情報的搜集。

這會兒不但張侖、唐寅和王陵之在沈溪身邊,宋書也在,這次宋書過來是主動請戰,在得知金山衛人馬已先一步殺進上海縣城,雖然死傷慘重,卻已取得戰略上的優勢,讓他更加著急。

沈溪道:“還是要穩步推進,誰都不能急,從這裏到上海縣城的官道上必定有埋藏的火藥,或者絆馬索、鐵蒺藜、陷阱等物,現在正是考驗你們耐性和觀察力的時候,誰著急就會葬身此處。”

宋書請示:“大人,要不咱先派一路人馬殺進城去看看,怎麽也不能讓軍功旁落啊。”

沈溪沒好氣地道:“眼前這點軍功真的放在你們眼裏?這不過是一次穩勝的小規模戰事,就算你們取得勝利,朝廷也不可能大加頒賞……到底是軍功重要,還是你們手下弟兄的性命重要?”

這問題宋書不好回答。

因為大明一貫宣傳的就是為國獻身,至於什麽自身安全,不在其列。

現在沈溪清楚地向他們表達了一種思想,不能為了一時的軍功而將手下的性命置於險地,功勞可以穩步取得,哪怕是最後功勞不及預期,至少將士安穩,那這場勝利就會有價值。反之,如果人都死光了,就算最終勝利了,誰來保衛勝利果實?

……

……

兵馬仍舊穩步推進,如同沈溪所料,半路上除了倭寇細作外,還有一些負責放哨和點火的倭人,逐一被擒獲。

沿途起獲的火藥足足拉了三馬車,看到這一幕的士兵無不膽戰心驚,這才知道沈溪不是無的放矢。

一直到太陽升到半空,才有戰報傳出,說是劉序已帶兵進入倭寇在上海縣城的最後據點——縣衙,但除了抓到一些老弱病殘,還有一些倭寇擄掠的大明百姓外,其余皆已乘船逃離。

聽起來很讓人懊惱,不過以沈溪的估算,之前據守城池的倭寇數量大約在兩百人左右,他們依靠先進的火器跟金山衛兵馬交鋒,最後還乘船逃離,這一仗可以說相當窩囊。

至於倭寇沒有來得及運走的物資倒是很多,光是糧食就有十幾萬石,此外還有金銀若幹,以及牲畜和工匠用品,大批私鹽等等。

兵馬開進上海縣城,這次戰事沈溪所部可說是毫發無傷,不過金山衛折損的人馬在兩百人以上,不過他們也殺傷和俘虜倭寇八十多個,這場戰事虧也虧得不多。

沈溪領兵進駐城池,這回金山衛的兵馬沒跑來跟沈溪爭奪駐兵權,此時沈溪已查明,統領金山衛兵馬的是南匯咀中後所千戶李淩。

因為倭寇猖獗,金山衛主動把南匯咀中後所和青村中前所的官兵撤回衛城。

聽聞沈溪領兵前來掃平倭寇,金山衛指揮使怕承擔丟失國土的罪名,命令兩個千戶所的人返回原址駐紮。

這李淩領軍行至半途,碰巧抓獲一個倭寇的斥候,問明了情況,當機立斷,決定長途奔襲拿下上海縣城,一來自然是爭搶功勞,二來則是怕事後被欽差大臣沈溪追究地方剿匪不力,到時候他這個千戶也討不了好。

通過斥候之口,李淩本以為上海縣城裏的倭寇已逃竄一空,誰知攻城時還是落得個人仰馬翻的下場。

“大人請降罪。”

李淩是來負荊請罪的,按照規矩,作為戰事指揮官,就算李淩立下功勞最大那份兒依然是沈溪的,他明白,若是沈溪稍微小肚雞腸一點,以他兵部尚書的身份,將他軍法處置了沒人敢吭一聲。

本來就是這麽個情況,兵馬占據絕對上風,損失居然比賊寇更慘重,完全可以直接拿下治罪。

沈溪神色冷峻,未直接評價,而宋書則一臉惱恨:“為了爭搶功勞,居然不惜先一步出兵……哼哼,現在倒好,知道沈大人為何沒急著打了吧?吃了大虧,還祈求得到沈大人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