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七章 不幸言中(第3/6頁)

謝遷說完望過來,似是怕沈溪怪責他,盯著想看看沈溪的反應。

沈溪卻顯得很平靜,道:“局勢發展到現在,已到非在下領兵不可的地步,誰主導已無關緊要,哪怕在內閣會議中沒有定下讓在下統禦兵馬出征的決議,這兵依然要帶,中原亂事終歸要平。”

謝遷道:“知道就好。”

“但是……”

沈溪話鋒一轉,道,“但平亂之事本就不該寄望於一人之身,謝老是否同意在下的觀點?”

最初沈溪還顯得通情達理,突然間語氣便有些不對味,當二人對視時,謝遷發現沈溪根本不像他設想的那般心平氣和接受一切。

謝遷黑著臉道:“乃是陛下有意調你出兵,怪得了老夫嗎?”

沈溪道:“沒人怪謝老,當時拿出這個結果的前提也是建立在中原叛亂加劇上,在下只是想提醒謝老一句,莫要等在下領兵在外時,軍需輜重糧草物資等不肯調配到位,又不肯增派人馬,各地官府也拒不配合……只讓在下領一支孤軍前去平亂,屆時出了狀況可莫要說在下不盡力!”

聽到這裏,謝遷勃然大怒,一拍桌子道:“你當老夫是什麽人?”

哪怕謝遷在很多事上的確如沈溪所言,克扣戰爭物資,用一些非常規手段逼迫沈溪配合他,而非他主動配合,比如在對韃靼的戰爭中,謝遷將物資一再掩藏,戰後都不肯將戶部真實庫銀數量告知皇帝。

在他看來這事做得沒錯,甚至覺得以後可以繼續這麽做,不過被沈溪直接說出來,老臉還是有些掛不住,甚至認為沈溪是在信口雌黃。

沈溪搖搖頭道:“謝老乃內閣首輔,如今滿朝上下都以謝老馬首是瞻,本來陛下調配的資源,到了謝老這裏,便可以一口回絕,暗中拒不配合,即便執行後也大打折扣,謝老還總美其名曰為國為民!”

謝遷憤而起身,怒視沈溪,道:“你再說一遍!”

沈溪絲毫也不相讓,道:“謝老若是覺得在下說得不妥,不妨想想之前幾戰,從土木堡到西南,再到剛結束的對韃靼戰事,在下幾時不是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本來定下的計劃,到了執行層,有幾次得以完全執行?”

謝遷怒道:“那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所定作戰計劃不對,難道還不能由他人來改變?就說這次對韃靼之戰,你敢說從開始不是由你策劃,把一切都算準了,故意把自己陷入到絕境中?”

話說出口,連謝遷自己都覺得這麽說似乎不妥,就算誰都覺得沈溪在這一戰中早有計劃,但從情理上來講,沒人願意把自己陷入絕境。

沈溪嘆了口氣,搖頭道:“原來在謝老心目中,在下連戰局變化都能完全掌控。那敢問謝老一句,在下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哦對,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樣會顯得在下很能幹,可以當孤膽英雄,力挽狂瀾,起死回生……既然在下有這麽大的自信能打贏這一仗,為何不希望朝廷各路人馬精誠配合,漂漂亮亮打一戰,而非把自己逼上絕路?”

面對沈溪的問題,謝遷突然啞火了,本來沈溪“出言不遜”質問他,他該生氣懟回去,卻無從辯駁。

沈溪站起來,搖頭輕嘆:“若謝老在某些事上有偏狹,哪怕事情發展再詭異,再不合邏輯,謝老也總會找到看似合理的解釋,將責任推到旁人身上……去年那一戰,從開始時在下便已制定好完整的計劃,還交廷議審核並通過,但到頭來各路人馬都以不同理由拒不出兵……都在給自己的怯懦找理由。”

“戰爭結束,結果確實很好,但跟預期完全違背,戰爭的進行方式是在一種非常規的方式中完成。哈哈,到頭來卻還是有很多人說是由在下從開始便設計好……朝中那麽多人,從皇帝到朝官,再到地方官員和守軍將士,甚至連韃靼人的行軍方向和作戰思路都能提前設計好……”

“難道你們都以為,我沈某人在戰場上可以呼風喚雨,甚至還能蠱惑人心?那我還領兵打仗作何?直接等結果不就完了?”

沈溪態度強硬,話說出來,完全不是跟謝遷商議,語氣咄咄逼人,謝遷卻不好作答。

若是換了平時,謝遷一準甩袖而去,但此時他還能沉住氣,不過臉色已經變得非常難看,即便知道沈溪所說的是事實,他還是想找出理由來反駁,以證明沈溪從開始就是全盤計劃好的。

沈溪語氣相對平靜了一些,嘆道:“人心有偏狹,看人也帶著偏見,無論在下做什麽,在很多人看來都是錯的,一些看起來需要冒險之事,到執行層面上就會有人以不同理由否決,完全不顧大局。這樣一來就變成犧牲我一人,維持戰局平穩……若是接下來中原一戰,以在下加上數千人馬的性命,換來平定賊寇,怕是朝中多數人會毫不猶豫答應進行交換。難道為了所謂的大局,真的可以犧牲小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