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第2/3頁)

洪鐘,字宣之,錢塘人,成化十一年進士,弘治初年任四川按察使,後歷江西、福建左、右布政使,弘治十一年任順天巡撫,弘治末年巡撫貴州,及後歷漕運及江北總督,正德初任南京刑部尚書,今年年初才遷左都禦史。

張綸,字大經,南直隸宣城人,成化二十年進士,歷任鹽山縣令、浙江道監察禦史、通政司右通政等職,後投靠劉瑾,遷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在不到兩年時間內走完工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到目前的大理寺卿的升遷歷程。

“沈尚書。”

沈溪這一來,立即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此時已是五更天,天色漆黑一片,刑部大堂內外燈火通明,劉瑾被綁在院子中央的柱子上,渾身都是繩索,嘴巴則被破布給堵上,就算想破口大罵都沒辦法做到。見到沈溪到來,劉瑾怒目圓瞪,掙紮得更為激烈。

大理寺卿張綸正要過來問話,卻被沈溪伸手阻攔。

沈溪朗聲道:“陛下聖諭已下,案子將由本官審理,之後陛下會派員監督,甚至可能會親臨刑部審訊劉閹。”

“那陛下……”

洪鐘等人都迫不及待想知道朱厚照如今人在何處。

這會兒的情況是,京城內兵馬調動頻繁,伴隨而來的便是流言四起,官員們口口相傳,都說有叛亂發生,但雷聲大雨點小,沒誰真正看到叛亂,倒是傳說叛亂賊首劉瑾被皇帝下旨捉拿,並押送到刑部衙門。

三法司的官員如今但凡在職的,跟劉瑾多少都有關系,不是劉瑾派系的,就是給劉瑾送過禮,虛以委蛇,真正獨善其身的人幾乎沒有。

沈溪道:“陛下已回宮,臨行前交待由本官全權負責查案,爾等聽命行事便可。”

“是!”

三法司的官員屁股都不幹凈,這會兒只能俯首應承,全力配合沈溪斷案。

“升堂!”

沈溪沒在院中過多停留,一擡手喝令一聲,頓時刑部大院內安靜下來。

沈溪帶著王陵之進入大堂,刑部尚書劉璟、侍郎張子麟等人退到一邊,看著沈溪這位由朱厚照親自委命的主審官坐到大堂中央的案桌後。

若是換作弘治朝,沈溪這麽做早就被人質疑,但此時情況卻完全不同。

朝中那些老家夥,到正德二年年底,已沒剩下幾個了,就算還在也是那種通過賄賂劉瑾升遷起來,而弘治朝的尚書、閣老,除了謝遷外已沒任何一人,就連工部尚書李鐩如今也換成了畢亨。

沈溪在朝中地位,反而從新人變成“元老”,到底沈溪在弘治朝便已頂著兵部尚書銜在西南剿滅地方叛亂,如今六部尚書中,論履歷沈溪不必任何一人差,論對朝廷的貢獻更是無出其右者,故此在場的劉璟、洪鐘等人只有聽命行事的份兒。

等沈溪高坐公堂,三法司的官員圍繞到了大堂前,他們沒有座位,只能站在那兒聽審。

平時刑部大堂不會審案,這次卻是例外,因為受審之人乃是朝中人稱“九千歲”的大宦官劉瑾。

而沈溪調用的衙差,也不是刑部衙門的差役,而是沈溪帶來的親兵,由朱起領班。

“帶人犯!”

沈溪一拍驚堂木,聲音洪亮,殺氣騰騰,把周圍的人嚇了一大跳。

如同縣衙公堂審案,粗看起來顯得有些潦草,但因為這裏是刑部大堂,映襯著頭頂“明鏡高懸”四個字,顯得異常莊重。

“威武……”

沈溪的親兵可說多才多藝,看起來跟普通兵士無異,但有沈溪這個思想古怪的上官隨時指點,涉獵之廣旁人難以想象。沈溪選拔親兵有個標準,不識字的不要,以至於能留在身邊的都久經考驗,任何時候都能撐得起場面。

隨著號子聲響起,劉瑾被朱起和幾名士兵押上公堂。

公堂內燈火輝煌,劉瑾剛進來時還有些不太適應,這會兒他已經失去昨晚宮市賜宴時的風光,因為這一路上掙紮,挨了不少揍,臉上青紫有好幾處,身上衣服也破損不少,頭發更顯蓬亂……

“堂下之人,可是賊逆劉瑾?”沈溪喝道。

隨即朱起在沈溪授意下,將劉瑾的堵嘴布條給拿下,劉瑾終於能說話了,馬上扯起嗓子嘶吼起來:“咱家要見陛下!”

雖然是公鴨嗓,但聲音分外高亢。

“閉嘴!”

朱起可不慣劉瑾壞毛病,他沒在朝中當過官,不知道劉瑾的可怕,平時耳濡目染,是這個閹人多奸詐狡猾,對沈溪又是如何算計陷害,早就恨之入骨,所以當劉瑾咆哮公堂時,上來就被朱起一腳踹到後腿彎上。

劉瑾當即就搖搖晃晃起來,若不是因為腿上綁得嚴實,早就屈膝跪地。

朱起這一腳,可把聽審的圍觀者驚了個不輕。

換做三法司任何一個,都不敢這麽對劉瑾,這些人紛紛在想,這位沈尚書到底是自何處找來的這麽魯莽的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