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3/4頁)

或許屠勛著惱於謝遷的推諉態度,對沈溪的誇贊幾乎是不遺余力。

謝遷道:“你倒是說說看,他哪裏有魄力了?莫不是因為將劉瑾排擠到宣府,就算大功告成?難道劉瑾不會回來?”

屠勛知道謝遷這個老朋友跟自己較上勁兒了。

朝中大臣中,謝遷算得上是“中堅派”,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謝遷在內閣三位輔政大學士中都是最年輕的那個,屬於“少年得志”的典型。

朝中很多人比謝遷年歲大,但謝遷成為內閣大學士時,那些年長的老臣多半還只是布政使、郎中、郎中等職,如今屠勛雖為刑部尚書,但資歷顯然比不上年歲不如他的謝遷,以至於謝遷對屠勛很不服氣。

這跟沈溪的情況相似。

沈溪雖年輕,但中狀元的時間早,且立下功勞後官位擢升很快,那些年老持重的前輩進士反而要當沈溪的下屬。

屠勛道:“於喬先莫要著急,不如將之厚接下來的計劃聽聽再說?”

謝遷平時很喜歡向沈溪問計,甚至把沈溪的計策當成錦囊妙計,但現在屠勛也這麽做,在他看來就不那麽爽了。

我這個老資歷在這兒站著,你問年輕人計策幹什麽?看不起我?

謝遷厲聲道:“他能有什麽好計策?不過是後輩一點淺見,難道你屠元勛自己沒本事,只能聽從一個年輕後生調遣?”

聽到這話,屠勛不由皺起了眉頭。

現在的謝遷就好像瘋狗一樣,見誰都咬,而且是沒理由亂咬,屠勛也有些火大,轉頭對沈溪道:

“之厚,你跟謝尚書談談吧,你們是師生,關系很親密,我先到書房外候著,等你們談好了,我再進來聽個結果,總之我覺得你之前的提議很好,很多事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步來。”

說完,屠勛不想跟謝遷多廢話,目光中滿是對沈溪的欣賞,隨即轉身出了書房,這讓謝遷心頭火氣沒處撒,只能瞪著沈溪,好像要拿沈溪撒氣一般。

謝遷問道:“你到底對他說了什麽?這位刑部尚書非常倔強,你能讓他回心轉意可不容易,就怕你向他做出什麽妥協!”

沈溪攤攤手:“我只是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之,並且提議將彈劾劉瑾的事情稍微延後,這應該不算妥協吧?”

謝遷非常詫異:“你說什麽?他同意延後?為何會這樣?這會兒朝中大臣都湊在一起談論彈劾劉瑾,你竟然能讓他輕易罷休?”

沈溪顯得很淡定,往窗外花園裏正在欣賞盆栽的屠勛望了一眼,這才道:“要鏟除劉瑾,必須先鏟除劉瑾在京城的勢力,正可謂剪除羽翼,如今三千營掌握在魏彬手上,批閱奏本也由司禮監轉交劉府完成,至於人事任免則由吏部尚書劉宇負責……此時便談彈劾之事,是否操之過急?”

謝遷想了下,隨即問道:“你便用這個理由來勸服的屠元勛?”

沈溪道:“我沒勸過誰……我只是跟屠尚書說,為今之計,應彈劾之人不是劉瑾,而是掌握三千營的禦馬監監督太監魏彬,接下來便是吏部和戶部兩位尚書,只要劉瑾回朝前羽翼被剪斷,即便他回朝短時間內也無法東山再起,到那時是否彈劾劉瑾已無關緊要。”

謝遷先是覺得沈溪之計可行性很高,隨即又予以全盤否認,以針鋒相對的口吻道:“你想彈劾劉宇和劉機,老夫沒話說,朝臣被彈劾那是平常事,但你要彈劾魏彬,憑什麽?你覺得陛下會同意將沒有大過錯的魏彬撤職,換上別人來掌管三千營?”

沈溪道:“謝閣老,敢請教您老一句,您知道現在朝中有多少人想劉瑾死嗎?”

謝遷被問住了,思慮良久才沒好氣地道:“誰對劉瑾恨之入骨,老夫從何而知?”

沈溪嘆道:“其實如今真正想讓劉瑾死的人,不是朝臣,而是那些置身皇宮大內,跟劉瑾有宿怨之人……太監中,張苑、李興、戴義等跟劉瑾有利益沖突,還有因私怨而跟劉瑾結仇的,諸如之前跟劉瑾鬥毆的禦用監太監李榮……這麽多人都想劉瑾死,但劉瑾小日子卻越過越好,那是因為劉瑾善於經營跟陛下的關系……他有這本事,不見得他身邊人也有這本事。”

“就好像魏彬,掌管三千營後貪贓枉法,無惡不作,之前他有劉瑾撐腰,劉瑾也要靠他來掌握軍隊,現在劉瑾離開,誰還能向他提供庇護?”

“再說戴義、張苑等太監,這些人原本屈從劉瑾的淫威,只能對劉瑾虛以委蛇,現如今劉瑾被發配,這些人還不趕緊趁機收復失地,鞏固自己在宮中的地位,讓陛下將信任轉移到他們身上?”

“現在不是我要跟魏彬、劉宇之流鬥,而是朝中自然會有人來做這樣的事情。不僅是宮內太監,那些受閹黨打壓的外戚黨,還有京城的勛貴,都把劉瑾當作心腹大患……如今劉瑾離京,到了各方勢力切蛋糕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