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2/2頁)

現在沈溪等於是舍棄精良的“海軍”,跟隨陸軍行軍行動,不但走得慢,而且戰鬥力還弱,船隊那邊無人指揮也容易出問題。

沈溪擺擺手示意馬九不用緊張,道:“沒事,不用急行軍,此番北上最重要的是穩紮穩打。”

說是三個月內結束戰鬥,但其實並沒有硬性要求,只要後勤跟得上,打個一年半載的也不成問題。

……

……

三月初六正式出征,結果提前五天,四千兵馬已經集結完畢,廣州港變得熱鬧起來,大軍枕戈待旦,隨時可以出征。

官兵年前跟著沈溪打了勝仗,拿到犒賞,年後又獲得軍功的賞賜,這會兒手頭上有的是錢,少部分進了廣州城裏秦樓楚館那些窯姐兒的腰包,大部分寄回家中養活妻兒老小,剩下的則變為行軍打仗的物資。

而所有物資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幹糧。

隨軍餓不死,但想吃飽不太現實,每個人每天的口糧多少是固定的,那些胃口大的就需要提前準備一些。

南方人以米食為主,米團是不錯的充饑之物,但米團的保質期比較短,不利於攜帶。在所有幹糧中,最受歡迎的要數面食中的幹餅,這東西雖然硬,但在三四月份能放十幾天,甚至發黴了後同樣可以吃。

當然,如果錢多的,還可以儲備一些牛肉幹、肉松、魚幹等葷食,耐饑耐餓,吃下肚子喝幾口水就漲漲的。

沈溪於三月初三、初四兩次巡查軍營,這會兒士兵已經把發下來的幹糧,連同自己從家裏帶的、買的都放好,或者用隨軍的馬車運輸,或者是準備隨行李裝船,有的直接把幹糧背在身上。

士兵武器裝備基本都是自備,箭矢相對較缺,雖然年初這段時間由沈溪牽頭,地方官府加班加點打造了一批,仍舊不夠用。

不但箭矢缺,兵器也有一定的問題。

南方潮濕,兵器非常容易生銹,士兵不但要帶著兵器,還要帶磨刀石,隨時在兵器鈍了或者銹了時磨一磨。

“大人,看情況不太好啊,這三四月一過,南方雨水很多,不管是行船還是行路,都不好走!”荊越過來跟沈溪說道。

荊越經歷年前的戰事,以軍功從百戶晉升副千戶,算是晉升幅度比較大的,年後他仍舊擔任沈溪的親衛隊長,負責保護沈溪的安全,以及傳達沈溪的軍令。

沈溪臉色帶著一絲憂慮,搖搖頭道:“還能怎麽辦?車到山前必有路唄。”

此時沈溪也發覺,或者是年前的剿匪作戰打得太容易,讓他有些飄飄然,對年後戰事的困難有些估計不足。

兵器問題不大,相對來說,官軍的兵器已經算好的了,由於大明實施鐵器專營,那些匪寇的武器更加落後,很多都是揭竿為旗斬木為兵,兩軍對上短兵相接的話,優勢不要太明顯!但缺乏馬匹卻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通常來說,盜匪打不贏就跑,需要騎兵追擊,盜匪喜歡躲在山寨裏不出來,又需要攻城器械攻打山寨。

就算山寨不是磚石結構,只是厚重的木柵欄,也需要撞車撞開,那些木柵欄都經過特殊處理,想用放火燒這招不好使,而沈溪手頭上的火藥數量也嚴重不足……

沈溪視察軍營回來,不由琢磨這些個問題。

現在有點兒趕鴨子上架的意思,如果是小規模的海盜和山匪沒有大礙,就怕遇到相對精良的倭寇兵馬,由大明世襲軍戶組成的軍隊一向上不了台面,經不起血戰,沈溪真怕遇到硬茬子時會承受不住巨大的傷亡而釀成大敗。

廣東左布政使陸珩在三軍出征前,親自過來跟沈溪商議糧草補給的事情,等沈溪把困難跟陸珩說出來後,陸珩對此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陸珩道:“沈中丞,如今廣東地面上能湊給您的已悉數征調,若再缺少,或者可以等個一年半載之後出征,又或者從福建、廣西兩地征調。不過想來沿海匪寇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沈中丞無須過慮!”

陸珩在西北跟韃靼和瓦剌人交過戰,自然看不起東南沿海的這群盜匪,可問題是,盜匪在海上流竄作案,講究的是利用天時地利來跟官軍周旋,輕視的結果就可能是落敗,沈溪絲毫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