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煤荒

太陽剛剛下了地平線。微風一陣一陣地吹過的,黃浦江的夕潮不知什麽時候已經漲上了,江中泊停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得,江上的浪頭拍打在船身發出些許聲響。

江風吹指拂著江邊的這座上海新城,其實這“新城”早就不新了,所謂的“新城”,還是興乾年間上海開埠時設立港口新城,從那時起,一座新興的港口城市就屹立在這片土地上,經過一百多年的發現,現在的上海新城已經發展成為一座擁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甚至就連同松江、華亭等縣都先後融入其中。

作為大明僅有的六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這座城市是高度繁榮的也是最商業化的城市。當然也是擁擠的,即使是最寬敞的朱雀大道也是如此,這條連通黃浦江兩岸的大道上,總是車來車往往返於兩岸,太陽下山的時候,薄霧開始籠罩了連接黃浦江兩岸的懸索橋,這座興建於興乾四十一年的鋼索橋,橋身由上萬根鋼索吊離水面45尋(米),在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之前,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鋼材建造的大橋,落成時被認為是世界工程奇跡,多年來一直都是上海的象征。

當有軌電車駛過時,這座作為上海象征的鋼索橋上下橫空架掛的電車線時時發出幾朵碧綠的火花。如果有人從橋上向黃浦江兩岸看去,只會驚訝的於這座城市的繁華,映入他們眼簾的都是異常龐大的霓虹電管廣告,是高高地裝在一座座高樓大廈上,閃爍著似火一樣的光彩,紅色、青色等等各種顏色交匯著。

和往常一樣,當有人在橋邊驚訝著黃浦江兩岸的繁華時,在中間的汽車道上,兩輛天馬汽車像閃電似的駛過了這座百年前建成的大橋,然後沿著大道繼續向東駛去,最後又轉彎,一直朝著工業區駛去了。

上海有三分之二的工廠都在浦東,這裏雲集著成千上萬家企業,上百萬人在這裏就業,同樣也有數百萬人生活在工廠與工廠間的居民區,一座座三層或四層的公寓樓散布工廠之間。這裏大明最擁擠的地區之一。當然對於車上的乘客來說,他並不生活在這裏,自然也不會體會到這裏的擁擠,不過車到這裏就減低了速率。“到了廠子後,給許得生打個電話。”

坐在後座的戴德坤對坐在副駕駛上的彪形大漢說:

“告訴他,如果這個月不能保證供貨的話,下個月,我就換人了。”

“哎呀,老爺,您也的好脾氣,許得生的廠子,見月都得拖上三天!”

一旁邊老劉隨口輕聲說道,他是戴家的家仆,在大明但凡是傳世三代人以上的家室,都會有世傳的家仆,其實,也和家奴差不多,而這恰恰也是世家與暴發戶的區別,當然,也有一些暴發戶會高薪聘請家仆,可是貼身家仆不僅是鞍前馬後的侍候家主,他們還可以獨當一面,在生意場上給家主做參謀,這就是不是一般人想冒充就冒充的了。不過老劉並不是冒充的,他確實是戴家的傳世家仆,而戴家也是興乾年間就奠定了家業。

“老劉,許得生那邊拖是拖了點,可現如今,誰不拖啊?”

隨口說了句,戴德坤冷笑道。

“那幫龜孫子,動不動就拉匣限電,誰要是不拖,反倒不正常了。”

話音落下時汽車戛然而止,副駕駛上的彪形大漢忙即跳下車去,然後又向四下裏瞥了一眼,接著才打開車門。然後等到老劉下車之後,戴德坤才下車。他擡起頭,就看見迎面那所五層高樓的大門上正有“盛德紡織機械廠”,它的前身盛德紗廠上海歷史最悠久的紗廠,也是上海第一座蒸汽紗廠,不過,早在三十幾年前,他就已經把一大半紗機遷往孟國,那裏位於天竺半島,人口眾多,當然最重要的人力足夠廉價,現在,這裏主要是生產紡織機械,多年來一直遠銷各國。

老劉緊跟在後面。

“魏國的那個單子怎麽樣了?千萬不能拖單子,知道嗎?”

一進門戴德坤就直接問道,年過六十的他聲音依然宏亮而清晰,舉止威嚴的他,一看就知道是頤指氣使慣了的“大東家”。他的話還沒完,坐在那裏的辦事員霍地一齊站了起來,內中有一個瘦高個子堆起滿臉的笑容搶上一步,恭恭敬敬回答:

“快了,快了!董事長……。”

他是公司的銷售科長孫存茂,他一面說話,一面跟在董事長的身後。

“現在魏國的那筆單子,我們已經完成了85%,董事長,上次我和您提過的生產人造絲的設備,我已經和幾家書院聯系過,咱們現在的設備肯定不行,如果進行改造的話,大概需要投資380萬,不過舊設備肯定要淘汰,我已經聯系了一家德國的企業,如果價格合適的話,他們願意買下咱們的設備,董事長,這些年人造絲一直都很紅火,設備也是供不應求,所以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