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突破口

瓶頸!

天朝發展的瓶頸是什麽?

對於在位五十年的朱伯析而言,他不止一次的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早在三十年前,天朝的發展就陷入某種瓶頸。

“五十年前,我接過皇位的時候,當時我們有超過一百萬軍隊在天竺、在波斯灣、在埃及、在蘇丹,我們的軍隊在那裏進程了將近百年的戰爭,戰爭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幾百萬大軍的遠征,持續百年的戰爭,在這個國家的身上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跡……”

回憶著過去,朱伯析的語氣顯得有些凝重,然後他又繼續說道。

“不過,那個時候,我們似乎並不知道什麽是低速發展,我們工業在那時完成了換代,從蒸汽機進入到內燃機,電力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改變了整個時代,可是……後來,在戰爭結束之後,尤其是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我們的科技、經濟以及其它很多方面的發展,都陷入了某種停滯。”

“父皇,你的意思是戰爭催生了過去的科技發展?”

朱簡煜幾乎理所當然的想到了在戰爭中被發明的汽車、飛機等許多發明,都是與戰爭息息相關的。

“戰爭,只是某種催化劑而已,當時我們每年都要維持超過幾十萬萬元的軍費開支,龐大的軍費開支刺激著生產,刺激著工業的發展,這種發展是必然的,但更為重要的是,新技術……”

走到湖邊木制的棧橋上,朱伯析繼續說道。

“其實,那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新技術的推動,每一次新技術的革新,勢必會淘汰舊技術下的生產機器,這勢必會產生新的增長,新的市場,就像電力得到應用之後,出現了許多新的產業,而這些產業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歲位,帶動了新的經濟增長,現在,我們的經濟放緩,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應該是與我們的技術上的某種停滯,有一定的聯系。”

這個論點並不新鮮,甚至早在十幾年前,就有經濟學學者提出了這個觀點,他們認為天朝正在步入衰退,理由是沒有新的創新。當然,那個時候,大多數人都覺得那是杞人憂天。

“可是,我們經濟不還是在增長嗎?”

朱簡煜的回答,讓朱伯析反問道。

“現在是在增長,可是二十年、三十年後呢?”

反問之余,朱伯析又繼續說道。

“我們現在有6.7億人口,我們擁有20萬公裏的鐵路,擁有超過1800萬噸商船,民間擁有超過五千萬輛汽車,每年都會新生產趕過八百萬輛汽車,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良好的,可這種良好是因為市場的需求仍然還在,一但市場飽和了,這種良好只不過是最後的輝煌而已已……”

朝著眼前這座不大的珍湖看去,朱伯析感嘆道。

“當年世祖皇帝曾說過——火車和鐵路將會成為大明經濟發展的原動機。我們可以看到,在隨後的百年之間,我們在大明修建了超過20萬公裏的鐵路,在諸夏和其它地區修建了超過10萬公裏的鐵路,那些鐵路使用著大明的路軌、機車,鐵路確實推動著天朝的經濟不斷的前行,甚至於,我們的經濟增的速度,一直與鐵路的增長有直接關系,再後來就是六十五年前發明的汽車,一開始的時候,是軍用,然後從戰場到民間,直到現在,超過一半的家庭都擁有汽車,汽車是天朝經濟的新引擎,可是這個引擎最終還是會像鐵路一樣,成為過去的輝煌,那麽在這種情況下新的引擎在什麽地方?”

父皇的反問讓朱簡煜的神情也變得極為嚴肅。

“那父皇是覺得保護傘公司可以改變這一切?”

“嗯……”

沉吟片刻,朱伯析搖了搖頭,

“我不清楚他能不能改變這一切,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朱銘和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年青人,吸引我的不是青黴素,也不是他可以打破帝國制藥的壟斷而是因為……”

話聲稍頓,朱伯析反問道。

“簡煜,你記不記得,你第一次去聖彼得堡的時候,在回來的路上,你曾說過什麽?”

愣了愣,朱簡煜有些疑惑。

“我說過什麽?”

作為帝國的繼承人,朱簡煜在不到十歲的時候,就曾去過聖彼得堡,對那次旅程印象最深的感覺是什麽……

“漫長!”

想了想,朱簡煜說道。

“從中都到聖彼得堡,鐵路近兩萬裏,即便是直達列車,也需要至少十天,實在是太過漫長了。”

“這種漫長是因為大明實在是太過龐大了,在與俄羅斯合並之後,我們的邊界向西推進到布列斯特,當然,這是後來我們從彼蘭那裏打下來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國家,太過龐大,幅員太過遼闊,從中都到聖彼得堡,從濱海到仰光,天朝建立在如此遼闊的土地上,交通必定是最大的問題,僅僅只有鐵路並不能解決問題,就像你一樣,漫長的旅程,耗盡了你的精力,可普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