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陌生且熟悉的中都

鐵路是最偉大的發明。

對於它究竟有多麽偉大,朱明忠當然沒有辦法作出評價,但是對於鐵路在諸夏的融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卻倍覺欣慰,畢竟在某種程度上,這似乎是夢想的實現。

在火車駛過亞伊克河,也就是“烏拉爾河”之後,就算是進入了哈薩克大草原。

在興乾五十五年退位後,朱明忠曾經做火車來過這裏,如今也算是舊地重遊,尤其是當火車駛過位於大草原上的綏安時,看著鐵路兩邊一望無際大草原時,尤其是在看到那一團團像白雲似的綿羊時,朱明忠的神情有些疑惑,似乎又一次回到了過去。

而隨著鐵路繼續向大明的腹地延伸,一路上總是能感受到時間的變化,比如鐵路兩側原本只有一些綠色的荒山禿嶺,大都被綠色覆蓋,盡管大都是灌木,但也出現了許多似乎是天然形成的森林。

望著鐵路兩側綠色的山林取代的曾經的荒山禿嶺,朱明忠的臉上露出若隱若現的笑容,西北的綠化是何等的不易,首先是大量的百姓遷往草原總督區、安西總督區,然後,西北的許多荒山禿嶺開始了自我繁衍,首先是薄土層和石縫裏生起雜草,然後草叢中長起了灌木,再接著從灌森中生起喬木。這是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沒有了人為的破壞後,西北的自然環境,在過去的一兩百年間,得到了恢復。

有時候當火車從山邊駛過的時候,可以清楚的看到山上的紫穗槐、檸條,這些豆科植物都是當年西北綠化特意選擇的灌木,他們都龐大的根系,有根瘤菌,有固氮作用,經過二三十年的生產,可以讓貧瘠的土來,水分蓄起來,高大的喬木也會自然生產。

那年朱明忠經過這裏的時候,人工撒播的紫穗槐等灌木只是初顯效果,而現在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曾經光禿禿大山完全變成了綠色,朱明忠甚至產生一種錯覺,鐵路不是在甘肅行駛,而是行駛在西南,空氣的溫潤也與想象中幹燥有著明顯的區別。

不過,似乎所有人對此都不覺得有什麽新鮮的,他們似乎早就習慣了的這一切,習慣了青山綠水,甚至當他透過車窗看到公路不遠處,有一群馬鹿正在安祥的於草木間行走,而頗有些歡喜指給別人看時,李瀚章也只是看了一眼,然後說道。

“哦,就是一個馬鹿群,這一路上還有很多。”

也許是因為看到朱明忠太“年青”,李瀚章隨口說道。

“在甘肅、陜西,有三多,山多、林多、動物多,但是人少,你瞧,其實原來這裏也是有很多人的,我讀大學的時候,曾經在陜甘進行過調查,曾經深入其中,在這些山裏頭分布著許多古村寨遺址,騷站,旅館,以及廢棄的古窯、場、碾、磨、院落,很多很多。那個時候,這裏的人口稠密。後來世祖皇帝那會,為了移民實邊,考慮到陜甘土地貧瘠,所以盡發陜西甘兩省百姓去東北、西域,然後,這裏的人幾乎全都遷走了,僅僅只是在沿線的一些城市裏留下的極少數的人,按照環境學上的說法,叫做人退林進,大自然僅僅只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就把這裏的荒山峻嶺變成了原始森林,你過蘭州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蘭州城外的山上,到處都是蒼天古樹,林子多、草場多,這動物也就多,不過,就是人太少了,陜西省現在人口也只有三百多萬,不過,這也沒什麽,畢竟,現在人都是往城裏流動……”

朝著車窗外看了眼,李瀚章問道。

“回國後,你準備去什麽地方?準備留在中都嗎?”

“可能吧。”

朱明忠點了點頭。

從書上,他知道中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超過3000萬人生活在那裏,甚至這還不包括京畿道。

相比朱銘和生活的小城市,中都無疑是最為理想中的城市,首先那座城市擁有很多的人口,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有數不清的工作機會。更重的是在那座三千萬人口的城市裏,根本就不需要擔心碰到熟人,然後無法回答某些話題。

朱銘和原本的家鄉太小了,十幾、二十萬的人口,經常能碰到熟人,總會有人注意到他,到時候不定就會引起什麽麻煩。

“其實,像你這麽年青,在大城市裏總是會有更多的機會,如果你問我有什麽建議的話,我希望你能夠進入書院進修一下,畢竟,在大明擁有更好的學歷,就意味著更好的機會……”

盡管只有三十歲的樣子,但李瀚章卻仍然擺出了一副長輩的模樣,對此,朱明忠也就只是笑笑而已。

在列車駛過潼關之後,沿途的冷清消失了,因為是洲際高速列車,所以小站不停車,在列車經過河南時,也就只在開封停了一次,然後就直接駛往中都。幾個小時後,列車駛進了帝國火車站——這是大明最大的火車站。